当前正值云南主汛期,云南省各级气象部门加强气象预报预警——
坚守风云前哨 助力防汛减灾
美编 张维麟 绘
进入主汛期,天气反复无常,刚刚还一片晴好,过一会儿却疾风骤雨,这成为人们在汛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6至8月是云南主汛期,哪些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多发易发?气象部门如何闻“汛”而动,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今年汛期云南天气发展趋势如何?面对云南汛期主要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公众怎样做好防御确保安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云南省气象专家。
汛期灾害 暴雨雷电多发易发
“云南的气象灾害具有明显季节性。汛期多发易发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强雷电、短时大风、冰雹等,除此之外强降雨还容易引发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云南省气象专家介绍。
气象专家分析,云南的季风气候和复杂地形是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多发的根本原因。在6月云南进入主汛期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气流以及西北太平洋的南海季风气流不断输送水汽进入云南,稍有冷空气加入,暴雨强降水天气极易出现。而复杂的山区地形导致下垫面受热分布不均,局地热力对流发展,叠加地形抬升作用或者大尺度上升运动,容易造成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爆发,形成短时强降雨、雷电、大风、冰雹甚至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
“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气象专家解释,云南94%的高原山地地形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较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等特点,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必要的形成条件。而云南干雨季节分明,雨季降水集中,多单点大雨、暴雨的特点,正是绝大多数滑坡、泥石流灾害产生的诱发因素。
监测预警 “1262”机制发挥大作用
云南省各级气象部门把做好汛期气象服务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担当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尽责,加强汛期气象服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目前,云南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研发的新一代云南智能预报业务平台已在全省部署应用,实现省、市、县三级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系统集约。
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云南省气象部门持续优化完善“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工作机制,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全面融入防汛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入汛以来,全省气象部门已发布暴雨预警1693条,联合水利部门发布山洪风险预警170条,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1483条,电话叫应各级党委政府、防汛应急等部门14358人次,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为全省防汛减灾赢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
发展趋势 7至8月降水集中
据介绍,今年云南于6月8日进入雨季,较多年平均偏晚13天。雨季开始前,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平均气温为同期最高,持续高温少雨造成云南出现较重的气象干旱。进入雨季后,云南强降水来势凶猛,单点性强,时空分布不均匀,致灾危险性大。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严格按照“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工作机制,发布“1262”精细化预报专题22993期,各级防办根据气象预报预警启动调度,有效防范和减少了气象灾害及山洪、地质灾害损失。
今年6月以来,云南省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降水偏多,7至8月是云南省降水集中时段,据省气候中心预测,预计7月东部和西部地区降水偏多,单点性暴雨、大暴雨等强降水天气过程多发,易引发城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应注意加强防范。同时,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仍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少雨天气,特别是低海拔河谷地区。
此外,7至8月预计云南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较多,易发生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对城市运行、乡村安全、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加强防御 这些要领牢记于心
省气象部门提醒,公众应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并主动学习气象灾害和衍生灾害的常识和防范技能,切实保障自身安全。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暴雨天气往往伴随着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易导致城市内涝、次生灾害等。公众在遇到暴雨时应立即到室内避雨,不要在高楼下停留。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雷电最为活跃,不要待在空旷的环境中,应躲避到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里,如果在室外有车的话要尽量在车内躲避。一旦强对流引发雷雨大风,公众应远离易折断的树木、广告牌以及危房等,也不要在大型广告牌下躲雨或停留,以免被坠落的物品砸伤。城市暴雨容易造成路面积水,行人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暴雨天行车应避开积水路段,切勿驶入下沉式隧道或涵洞,如遇到积水导致车辆熄火,要及时下车向高处转移。
此外,雨后山区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游客尽量避免到山区旅行。旅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者陡峻的山坡下停留,如果发现前方有险情出现,一定要先行撤离,不要再贸然前行。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居民,在出现暴雨时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有异常情况或接到转移信息后迅速撤离现场。(记者 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