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展台(9月15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9月15日至17日,以“‘象’往云南,世界花园”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花卉展汇聚了全球最新花卉品种和前沿种植技术,集中展示了上百个云南本土培育的花卉品种,展现了云南花卉种业的创新成就。
切花月季洁净大杯苗种苗(9月15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以花为媒 千朵花海迎客来
现场鲜花展台展示了月季、百合、杜鹃、大丽花、非洲菊、洋桔梗、康乃馨、蝴蝶兰、兜兰等五十余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最新、最具代表性的科研成果。这些花卉新品种,有的技术含量全国领先且已由花卉企业大面积栽种,有的则是新培育、首亮相,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通过花卉新优品种的展示活动,参展嘉宾可以近距离观看会场上的各种新品花卉,现场感受“云花”花香,品尝鲜花食品,试用花卉化妆品,全产业链条的衍生产品均有所显示,也进一步营造了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
作为参展单位之一的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认真筹备参展工作,将近年来中心在花卉种子种业、技术创新及设施装备等方面的创新进行全方位展示,现场搭配展示的花卉育种成果深受参观人员喜爱,排队拍照的人员络绎不绝,成为会展中心的新型“网红打卡地”。
草莓组、蓝莓组培苗(9月15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科技助力 带你花样逛展
研究中心作为观赏园艺专业研发和服务机构,承担云南乃至全国观赏园艺全局性、战略性的研发工作,研究领域涵盖鲜切花、盆栽观赏植物、园林观赏植物及药食用加工花卉等。经过努力,研究中心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引领,让科研走向生产,让科研走入市场,更大发挥花卉品种对产业的作用,为“云花”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截至目前,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10余项,自主研发的鲜切花、盆花、地方特色花卉、绿化观赏苗木及食用等种类的花卉及观赏园艺植物新品种589个,占全省自育品种数的60%以上。其中,申报国家级新品种401个,获国家授权207个;2个获欧盟授权、1个获日本授权;国际登记注册2个;国际登录1个;云南省登记注册210个。
月季新品种“红船”于2021年育成,该品种属于红色盘状多芯型,花瓣无黑色焦边,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好的特点;月季新品种“赤子之心”是首个获得欧盟授权保护的花卉品种,红色丝绒的质感,具有抗病性强、花朵大的特点。
在本土野生花卉研发方面,研究中心相继推出了高山杜鹃、特色兰花、云南山茶、滇丁香等商业品种,实现野生资源从“0到1”的技术突破,逐步成为引领花卉新需求的创新力量。
非洲菊切花“粉黛4号”(9月15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创新发力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研究中心不仅在花卉新品种引进研发与推广方面走在前列,还在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适用设施设备研究和实践等方面已取得了喜人成绩。
多年来,研究中心科技人员不断进行花卉种植技术的核心攻关,研发了系列优质高效花卉种植技术。其中,月季高效种植技术、百合无土栽培高效繁育技术、蝴蝶兰催花技术等技术的突破,提高了花卉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加快了花卉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也为自主知识产权的示范推广打好基础,使花卉科技创新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此次展会,与研究中心合作的企业也将其配套研发的农业设施设备尽数展出,突出种植全程装备的国产化,其设施设备性价比高,可有效解决农民“用得起”的问题。
在今后工作中,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将更加注重全省花卉产业“产、学、研、用”有效衔接,不断加强与花卉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围绕“品种、品质、品牌”三个核心环节,切实发挥创新驱动力作用,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努力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国际性花卉品种创新平台,持续走出一条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