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万掌山林场成立于2001年,所辖林区土地总面积28.68万亩,森林面积26.16万亩,森林蓄积量215.5万立方米。多年来,该林场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发挥万掌山林场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经营宗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林业政策调整,曾经创造了良好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万掌山林场亟待转型升级。
面对困难,万掌山林场不等不靠不要,立足企业实际,秉承人才兴企、创新促发展的理念,完善人才成长激励机制,搭建职工干事创业平台,吸收和培养技术能手、工匠人才、青年专家、优秀工人,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加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践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创效,林产业持续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了自立自强。
首届普洱亚太林业论坛专家研讨会现场。
模范引领 营造争先创优好氛围
培育产生普洱工匠、市级劳模各1名;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先后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省绿化先进集体”“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被列为2022年思茅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点……近年来,万掌山林场斩获了一系列优异成果。这些荣誉背后,离不开该林场完善的人才机制。
近年来,在普洱市总工会、思茅区总工会的指导下,万掌山林场围绕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和技术攻关的难点问题,发挥劳模的业务专长、技术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了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激励劳模带领有创新兴趣、技术专长的职工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带动更多的职工钻研技术、参与创新。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万掌山林场呈现出人人学劳模、人人学技术、人人搞创新的良好局面,职工技能不断提升。
2023年,思茅区总工会在万掌山林场打造了一片劳模林,开展以万掌山林场优秀职工为代表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宣讲活动,营造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工匠的良好氛围,团结凝聚广大产业工人为万掌山林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刻苦钻研 助推林产业转型升级
俯首躬耕,做践行者。万掌山林场成立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在普洱工匠杨正海、市级劳模李红兵等人的带领下,打造了一个以“热情、高效、务实、诚信”为服务理念的优秀团队,一大批万掌山林场人扎根艰苦的森林管护和森林调查规划工作一线,足迹遍布村村寨寨、茫茫林海。
开拓创新,做拓荒者。万掌山林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业务从无到有,经历了从自己寻找业务到业务主动上门的过程,为万掌山林场转型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完成国有万掌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历时60余天,走遍万掌山林场28.68万亩高山深谷,完成了210个标准样地外业调查,为万掌山林场经营方案的编写提供了翔实、准确的数据。
此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还参与了亚太森林组织及省、市林业项目的科研工作,积极探索林业经营管理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0年,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参与完成“思茅区糖棕试验示范种植”项目,开展800粒糖棕种子育苗、试验栽培和生长观测总结;2013年,参与完成“滇南高储量人工碳汇林营造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示范林营造和推广,完成实验示范基地5000亩;2015年至今,深度参与亚太森林组织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综合规划与示范项目中国示范点各项建设工作;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设计队还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提供林业技术服务,完成该县2.89万立方米商品材采伐作业设计和2.29万亩森林资源资产核查工作,助力万掌山林场实现技术服务、业务拓展和业绩创收。
恪尽职守,当奉献者。多年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坚守职业道德操守,维护了林业调查技术规范和原则,为万掌山林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在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的林业调查规划资质从丁级成功晋升至乙级。在一次采伐调查规划工作中,业主提出要更改调查数据并示意给“好处费”,但该要求违反了林业调查技术规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毫不犹豫地拒绝,并明确告知业主,“调查数据必须实事求是,弄虚作假只能另请高明。”
通过不懈努力,万掌山林场于2021年7月成功挂牌成立了亚太森林组织普洱培训基地。基地的建成,为万掌山林场改革转型和未来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是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生动实践,凝聚着万掌山林场人的心血与汗水,饱含着干部职工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殷切期盼。
根据亚太森林组织、云南省林草局、西南林业大学三方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万掌山林场作为执行单位,依托普洱植物园3万亩森林,建立了集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国际林业培训与研讨、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体验与自然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交流的示范与培训平台。2022年,亚太森林组织普洱培训基地成为普洱市职工示范性疗休养基地,成功为690名全市职工开展了疗休养服务,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2023年10月24至26日,首届普洱亚太林业论坛在亚太森林组织普洱培训基地举办,论坛以“深化林业合作 促进区域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亚太区域林业政策、规划、产业、科技和教育等交流平台,促进区域林业务实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以实际行动为区域林业合作、全球可持续管理注入了新动力。
搭建平台 培养高素质人才
技能培训,培养人才。万掌山林场依托思茅区人社局2020年成立的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结合实际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制定技能人才培训规划,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为目标,科学合理、分层分类地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三年来,万掌山林场共组织开展大规模培训320人次,颁发结业证书120本。
同时,万掌山林场还注重职工职业教育提升工作,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对获得职称的职工及时聘用并享受相应的技术津贴,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万掌山林场现有高级工程师15人、工程师17人、经济师1人,助理工程师、助理会计师、助理统计师5人,技术员、会计员4人,营林高级工6人。
完善机制,促进创新。万掌山林场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提高产业工人待遇,建立专门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搭建技能人才施展才干、干事创业平台,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万掌山林场先后制定了《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职称聘用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考核激励机制。万掌山林场规划设计队林业规划设计资质短短6年就从丁级提升到乙级,业务拓展到宁洱、江城和澜沧,技术服务收入保持每年近200万元,成为万掌山林场创新创效的新亮点。
万掌山林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工作人员在调校林勘专业设备。
多年来,万掌山林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和专业技术、工匠、劳模人才优势,探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转型发展之路,多次承担和参与了国家林草局、省林草局和省林科院的合作项目和科研课题,加快了林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绿水青山需要守护传承和技术创新,万掌山林场的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始终为此而勤恳耕耘着。多少年来,他们无数次在深山老林中“披星戴月”,在陡峭山路上“人仰马翻”,在数据核算时“重新来过”,在设计定稿前字斟句酌,始终坚定着扎根林业、服务万掌山林场的人生选择,初衷不改、矢志不渝,做默默奉献的“务林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