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州坚持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切实为民解忧。
该州成立了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州“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推进各级“一把手”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州、县(市)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街道)成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形成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党政、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推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机制。
该州先后出台《防学生溺水六条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管理九条措施》《文山州“少年儿童之家”实施方案》等措施、方案。配套印发《〈文山州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条措施〉重点任务清单》《关于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全覆盖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全州1002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少年儿童之家”,累计建成5170个“少年儿童之家”活动点,70余万人次少年儿童参与其中。投资2826万元建设游泳池104个,惠及乡村学生37.6万人。全面排查危险水域2.49万个,“一图一表”精准落实管理责任。筹集公益项目资金6484.22万元,累计建成508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希望澡堂”,新建洗浴位8593个,惠及近17万名农村学校学生。截至今年1月,州县乡机关事业单位43015名干部职工结对关爱46015名困境儿童,全州46700名教师结对关爱130758名在校留守儿童。全州共建成县(市)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7个、学校心理辅导室701个,配备心理健康专职教师231人、兼职教师1745人。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在现有20个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基础上,以县(市)为单位,有序推进全州104个乡镇(街道)“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
除了让幼有所“养”,还要让老有所依。全州建立农村留守老人信息台账,健全定期探访等制度,通过签订照料协议和落实结对帮扶等措施,为留守老人提供健康监测、心理咨询、健康护理等服务,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实现有人监护联络。村干部每周“一登门”、群众志愿者每天“一敲门”,定期了解和评估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情况、家庭赡养责任落实情况。创新推进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全州特困供养老人入住敬老院1100余人,对有意愿入住的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探索文山特色的“幸福食堂+N”模式,建成老年幸福食堂12个。近3年共投入适老化改造资金700万余元,为全州2481户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记者 张文峰 通讯员 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