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普洱,花红柳绿,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漫步思茅区思茅街道三家村社区老爪箐居民小组,只见一幢幢特色鲜明的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游客、市民或三五成群在水边拍照打卡,或在茶室、咖啡馆中小憩,或带着家人品味农家美食的自然鲜香,呈现一幅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这幅幸福和谐画卷,是普洱市倾力打造“乐业、创业、兴业”空间,吸引创业者“圆梦普洱”,激活城市活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普洱市积极探索推进“创业之城”建设,持续瞄准目标定位、跟进配套一揽子创业扶持政策,完善要素支撑体系,推动就业创业与经济稳增长同向而行、互促共进。同时,倾力打造多维度创业空间,注重以茶、咖啡、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为重点,以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优化空间布局、融入文化创意、优化创业场景、丰富创业业态,探索“高原特色农业+创业”“文旅康养+创业”“城区改造+创业”“绿美乡村+创业”等模式,每年培育认定一批创业小镇、创业街区、创业社区、创业村落,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普洱市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创业之城”建设 激发乡村发展动力
老爪箐居民小组与普洱中心城区隔洗马湖相望,因其农文旅结合的特点,成为特色鲜明的文旅IP。同时,它还是普洱市成功打造的“创业村落”。近年来,老爪箐居民小组紧扣普洱市“创业之城”建设契机,依托优质山水自然资源,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提升、绿美村庄建设、农文旅三者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创业村落综合体。
谈及老爪箐的改变,村民们感慨万千。从前大家收入以种养业为主,收入单一且不稳定,后来由党员干部牵头,组建了老爪箐文旅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组织动员下,很多村民将自家老房子改建成茶室、咖啡馆、农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星星之火连成一片,在为乡村风貌塑造优美“形态”,保护好乡味、乡韵、乡愁的同时,打牢了创业村落建设根基。目前,老爪箐居民小组不仅吸引了游客前来打卡,还吸引了很多“创客”前来圆梦,“绿美村庄+创业”模式探索初显成效。
目前,老爪箐居民小组有15家餐饮、民宿、咖啡、绝版木刻等原创店铺,带动当地60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15家业态实现增收673.3万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业之城”建设 增添老小区发展活力
“我们小区不仅绿化好,这些店搞得也很好,吸引了好多年轻人走进小区。看着他们的笑脸,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今年88岁的思茅区月光小区住户武存美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起“老小区”的“新变化”。
和武存美介绍的一样,当记者走进月光小区,映入眼帘的不是传统“老破小”的不堪模样,而是各色极具特色的宝藏小店,包含餐饮、文创、设计等多种业态,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普洱文艺聚集地”。
据悉,在“创业之城”建设过程中,普洱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与居民自治、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积极引进新的主题元素,培育新型商业业态,重展宜居宜业新貌。
“历史和新兴共生,情怀和时尚共舞”是当下很多年轻创业者追寻的创业理念。在月光小区开启创业梦想的青年着眼于小尺度的城市和社区空间,在完成创业梦想的同时,让社区更具活力、让环境更有特色:他们在普洱咖啡的醇香中,慢慢将“社区+咖啡”的创业模式变成现实;他们在合伙创业“1+N”中抱团前进,互相引流,打造社区流量新高地;他们在昔日的小楼中,用美食唤醒人们的城市记忆……他们的创业点滴,为旧市井注入新活力,让社区居民和外来者都在这里找到“舒适区”,也让普洱的浪漫走进现实。
许庆是一名“90后”,创业之初选址时,他在月光小区找到了儿时的记忆,这里便成了他创业梦开始的地方。他理想中那个有咖啡、热狗、汉堡、三明治,更有温情的“LTG咖啡馆”应运而生,让很多人认识了“社区咖啡店”。
据思茅区思茅街道西园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月光小区内共有建筑楼房124幢、住宅楼97幢、办公楼19幢,是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区和居民区交融的小区,人流量大,经营成本也远比传统商圈低,是理想的“创业福地”。近年来,西园路社区积极联动月光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网格长和物业公司,统筹建立协调运行机制,进一步构建社区“共融、共创、共享”格局,有序引导小区建设“大院”文化,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
据了解,在普洱市“创业之城”建设过程中,除了不断优化创业空间,还将持续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各项扶持措施,促使更多创新成果在普洱落地生根,助推普洱高质量创新发展,让普洱成为创业者向往之地,形成可复制、能借鉴、易推广的“七彩云南 创业福地”普洱样板。(记者 马雨果 张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