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非遗上新”公益扶持计划首站落地云南,助力非遗创新发展_新华网
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5/24 19:31:28
来源:新华网

小红书“非遗上新”公益扶持计划首站落地云南,助力非遗创新发展

字体:

  新华网昆明5月24日电(记者 周磊)5月23日,小红书“非遗上新”公益扶持计划发布仪式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古镇举行,主办方介绍了首站落地云南大理的工作计划。云南站将重点帮扶匠志集·甲马版画艺术馆、蓝续扎染(2家门店)、结绣门、云南一剪一绣、巍山三彝扎染等6家非遗工坊,将其作为小红书公益可持续扶持站点,为非遗工坊提供“设计-生产-种草-展销”的全链路帮扶。

当地6家非遗工坊挂牌“小红书乡村工坊”(5月23日摄)。

  针对小众非遗工坊自身原创性内容生产不足、缺乏市场资源链接的问题,小红书“非遗上新”公益扶持计划以“设计赋能”为核心驱动,牵头建立“新时代原创设计师”与“传统非遗手艺人”的创新合作关系,共同设计创作非遗新作品,以设计赋能内生发展乏力的小众非遗,探索小众非遗的新场景、新用途、新价值,让非遗传统手艺更加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遗工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云南站的首个共创成果「样样好」非遗公益礼物也在仪式上发布。甲马、扎染、古法手工造纸非遗技艺与小红书上的时尚、户外等热门生活趋势相结合,由小红书公益联合REDesign设计师与大理本地设计师组成“设计小分队”,与甲马、扎染、古法手工造纸的3位非遗传承人“结对”,带动100多位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村民共同创作出了甲马握手包、扎染巾盲盒、手工纸风琴灯三种极具新意的非遗单品。

小红书“非遗上新”计划云南站首个共创成果展示(5月23日摄)。

  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分享了此次参与“非遗上新”计划、与小红书团队及设计师共同创作、生产的感受,这让她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设计赋能、创新赛跑的力量,坚定了她带领更多村民们通过提升设计能力获得更好生活的信心。

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在仪式上发言(5月23日摄)。

  该项目带动村里100多位妇女参与生产,非遗新品的创作为村民们增加了收入。

周城村妇女在进行小红书非遗公益礼物的制作(5月23日摄)。

  截至2023年底,小红书平台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3亿,逐渐成为多元生活方式的聚集地。在小红书独特的社区氛围影响下,古老的非遗手艺跨界潮流趋势,非遗与用户的沟通方式不断革新,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创新表达。小红书公益联合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有超过50万小红书网友发布了非遗相关的笔记,非遗与手工、时尚、户外旅游等领域融合紧密,也结合City Walk、新中式穿搭等潮流,融入了年轻人喜爱的生活方式。

  小红书副总裁汤维维在仪式上重点介绍了小红书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进非遗创新性保护传承方面的成果。汤维维表示,小红书平台目前已具备非遗文化的生长沃土,平台更有着义不容辞的企业责任,小红书把自己比喻为“非遗结对中介所”,将做好五个链接--链接“新时代的原创设计师”与“传统的非遗手艺人”、链接“时尚产业”与“非遗工坊”、链接“生产”与“生活”、链接“乡村”与“城市”、链接“本土”与“国际”。

小红书副总裁汤维维在仪式上发言(5月23日摄)。

  发布仪式上,大理非遗工坊带头人与小红书特邀品牌设计师两两结对,达成合作,并开启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驻地交流互访,双向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孵化出年轻人喜欢的、差异化、高品质的非遗时尚新品,探索小众非遗工坊从“加工厂”到“创造营”的内生发展路径。

非遗工坊带头人与小红书特邀品牌设计师结对达成合作(5月23日摄)。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一级调研员念华昆在发布仪式上表示,小红书平台对云南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和云南乡村振兴的支持,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示范性,将在加强非遗工坊建设、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上发挥更大作用。

  据悉,小红书以“非遗上新”公益扶持计划为起点,在持续助力云南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同时,未来还计划在农文旅融合发展、城乡融合与消费促进等方面在云南开展更多深度合作。(完)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