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6/08 09:20:36
来源:新华网

【云南故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策划】“90后”男生不上班、玩泥巴,家有500多只“猫”

字体:

  在云南省昆明市,有一家别具一格的博物馆,名为“心房瓦猫”,这间博物馆专门展示形态各异的瓦猫,是云南省第一家瓦猫博物馆。

  啥是瓦猫?瓦猫不是猫,是云南民居上特有的屋脊兽。云南的民间手艺人塑造了瓦猫,让它矗立在高高的屋顶上,为人们看家护院,以达到镇宅的目的。在云南许多地区,安置新居时都要放一只瓦猫,这个传统已有几百年历史。2023年初,“昆明瓦猫”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心房瓦猫”博物馆的主人叫张航,1993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从事瓦猫制作技艺传承的工作。在不少人眼里,张航每天不上班、玩泥巴,围着他的“猫”转,但对张航和爱瓦猫的人来说,他做的可是顶有意义的事!

  “有点叛逆”

  张航戴着细框眼镜,只穿纯色没什么图案的衣服——看上去斯文保守。但实际上,张航却是个骨子里有点“叛逆”的人。

  用张航的话来说,他似乎是那个逆潮流而行的人,“大多数人都选择赚钱多的行业,可我非要选做瓦猫这个冷门的事。”2016年大学毕业后,张航本可以带着他的巧手与妙思,从事珠宝玉石雕刻行业,而他没有。

  瓦猫,在云南众多民间艺术品里确实显得有些“落寞”——简单的材料、单调的色彩、较低的知名度……大学期间,张航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学习民族民间艺术设计专业,在此期间,张航接触到门类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而他偏偏钟情于瓦猫。“瓦猫是传统的,却又不失变化;是单调的,可又极富想象空间。”张航说。

  这条“另类”的路并不好走,开始的几年张航挣不到钱,而他的选择,也曾让父母担忧。采访时,当着张航的面,张爸一直在极力夸赞儿子的作品,而背过身去,张爸坦言,至今他都觉得不放心,“当初我想让他去做玉雕,结果他就是喜欢瓦猫。挣不到钱都是小事,为了做瓦猫经常熬夜,我们担心他的身体。”

  张航十分清楚父母的担忧,但他相信自己,能把瓦猫越做越好。因为他了解自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怎样的艺术形式才能让他感到幸福——如果到村子里去寻找瓦猫,你会发现,每家每户的瓦猫都不一样,有的怒目圆睁,有的规规矩矩,有的则高昂起身体,“我觉得在我内心深处,是有点摇滚精神在的,就是我非常需要‘真’,瓦猫就是‘真’。”张航说,这便是瓦猫让自己欲罢不能的重要原因。

  如今,张航的这份“叛逆”与瓦猫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2019年被评为区级瓦猫非遗传承人,2021年被评为市级瓦猫非遗传承人,这也让他对瓦猫和传承有了更深的思考。

  “守正创新”

  现在的城市与农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城市里,基本见不到瓦猫,村子里,因为房屋翻新,瓦猫的身影也减少了。张航深知“时不我待”,所以,寻找瓦猫成为他传承瓦猫的一项重要工作,“传承必然要守正,所谓‘正’,就是传统的瓦猫。”

  为了寻找瓦猫,张航差不多转遍了云南可能有瓦猫的村落,听说哪里有瓦猫,张航也会第一时间前往,“有些偏远的村子,开车可能要六七个小时,但见到瓦猫的瞬间一切都值了。”张航介绍,除了拍摄视频、照片保留影像资料,他也会收购瓦猫,“有些是直接从屋主那里买,有的则是村民翻修房子不要了,我就收走。目前算下来,收藏了500多只瓦猫。”

  瓦猫非猫,张航见瓦猫,也并非只见其形态,而是努力构建每只瓦猫背后手艺人与主人家的模样。因此,张航制作的瓦猫是传统的,他没有采用现代的制式和配色,而是保留了瓦猫本身的样子,“市面上有许多新样的瓦猫,也很好,但对我而言那是文创产品,并非是在传承意义上进行的创新。”

  在张航看来,守正,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也是对瓦猫文化的守护。他之所以愿意耗费成本走遍大小村落,就是希望能够将自己在采风调研路上感受到的瓦猫的意义,融入转化进自己的瓦猫作品中,再将其交付给消费者,“这样的作品,本身便承载着文化意义,是真的东西。”

  但张航并非是个执拗的创作者,守正的同时,张航也在探寻创新的路子。作为非遗传承人,张航非常期待云南的瓦猫能够走向省外和海外,因此他开始尝试在传统瓦猫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融合一些自己的创作理念以及当下流行的符号,“但通过创新去打开市场,绝不是一味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如何让消费者看得见瓦猫本来的样子,又能引发对方的好奇,继而去了解瓦猫文化、云南文化,这是我接下来的课题。”张航表示。

  守正创新是传承,实打实的文化交流活动亦是传承。从事瓦猫传承的10多年间,张航不仅在自己的博物馆、工作室内开展瓦猫制作体验、少儿研学活动,也常常回到母校,手把手教学弟学妹制作瓦猫。张航表示,开展这类活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发消费者和学生对瓦猫的兴趣,“城里的楼越来越多,瓦猫越来越少,孩子们应该了解瓦猫这项文化。长大以后,在他们的童年里,还有一份关于瓦猫的记忆,这就非常美好。”

  为了让瓦猫被更多人了解,省内外只要有文化类的展会活动,张航都会带上自己的作品前去参展,“往返交通费、摊位费、伙食费……大多数时候都是自费的,但这些不值一提,能遇到懂瓦猫或对瓦猫感兴趣的人,就足够了。”

  很快,张航要31岁了。围着“猫”转了10多年的他,如今心中有了更多的责任感。“瓦猫是云南许多家庭的守护者,而我,守护着瓦猫。守护好瓦猫和背后文化,是我这辈子要认真做好的事情。”张航说。

出品人:韩海阔

监制:李霞

统筹:罗春明

编导:张玛睿 赵普凡

摄影:赵普凡

剪辑:李浩

撰稿:张玛睿

指导单位:

中共昆明市委网信办

鸣谢: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