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6/21 11:17:19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

云南昭通:于磅礴乌蒙山间打造一片投资热土

字体: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山连成脉,山间长河川流不息,“万山沟壑”曾是制约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天然屏障”。而如今,昭通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于磅礴乌蒙山间打造一片投资热土。

  这其中,工商联及其所属商会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磅礴乌蒙展现时代新姿。

云南省昭通市一瞥(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考促改、以考促干,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作为群团组织,工商联如何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以及政府管理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作用?昭通市工商联用“考评”交出了一份“昭通答卷”。

  从2022年起,昭通市工商联根据昭通市委、市政府安排,在云南省率先将县级人民政府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评,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助推器”作用,以考促改、以考促干、以考创优,竭力打通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各级惠企政策真正落地见效,持续推动全市政务环境优化提升,极大地提振了全市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促进民营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大胆发展,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率逐年提升。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政府为企服务的改进路径,企业最有话语权。”昭通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认为,考评工作一头连着民营企业的呼声,一头牵着政府为企服务的靶点,把民营企业团结得更紧,让政府服务做得更实。

  据悉,2022年,考评工作共收集580家参评企业代表提出的10个方面的239条意见建议,全部反馈交办11县市区人民政府,并进行跟踪督办,促进服企水平提升。2023年,持续优化年度考评指标,组织660家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打通县级政府及其部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最后一公里”。

  经过两年的实践,考评工作给民营企业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各县区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昭通民营经济也迎来发展热潮。2023年,昭通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16.21亿元,比2022年增长8%,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49.6%。

  “考评工作既考出了动力,也考出了压力。”昭通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昭通市工商联将以促进“两个健康”为主线,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打响营商环境的“昭通品牌”。

果农在云南昭通市一处苹果基地内采摘苹果(陈欣波,2023年10月30日摄)。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小商会”发挥“大作用”

  “基层商会组织管理、选举、职能作用……事无巨细,每件事、每个流程,昭通市鲁甸县工商联都为我们提供指导。”鲁甸稳升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富稳经商是一把好手,运维商会却是一名“小白”,谈及鲁甸苹果商会建立的历程,陈富稳对鲁甸工商联的付出赞不绝口。

  据了解,为壮大鲁甸苹果产业规模,在鲁甸县工商联的支持下,依托鲁甸稳升商贸有限公司、鲁甸县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等产销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鲁甸苹果商会应运而生。

  “一人拾柴火难旺,众人拾柴火焰高。”据鲁甸县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商会从苹果种好、卖好为出发点,凝聚了种植、农技、农资、商贸等技术和产业链资源,有助于提升集体溢价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品牌发展共识。

  “商会不仅是政策的宣传者、解读者,也是助企发展的带动者。”鲁甸县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王天勇表示,商会搭建了专业种植技术体系,降低了会员种植成本,也为鲁甸苹果赋予了文化内涵。

  鲁甸苹果商会仅是昭通发挥商会作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昭通市着力培育特色商会组织,引导广大商会不断改革发展,演绎了“小商会”托起“大壮举”的精彩篇章。目前,在昭各类商会110个,会员近2500名,每年产值上100亿元,为昭通的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基层商会是工商联为企服务的‘神经末梢’,也是工商联落实基层工作的组织基础。”昭通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昭通市工商联将围绕“两个健康”主题,唱好建、管、服、引“四字诀”,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促进所属商会不断改革发展。

行驶在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绥江段的货船(无人机照片)(曾三东摄,新华社2024年4月20日发)

 政企沟通、助企纾困,优质服务营造投资热土

  中晟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锂宸年产5000吨氧化亚硅和2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分别用时150天、157天……多个入昭投资项目跑出了“昭通速度”也见证了昭通为企服务的“昭通温度”。

  近年来,昭通市深入践行“企有所呼,政有所应”的“店小二”精神,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延伸服务企业深度、延展服务企业维度、拓宽服务企业广度,为企业来昭投资兴业厚植发展沃土。

  据悉,为大力培育经营主体,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昭通上下树牢“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责任意识,不断“瘦身”政府职能,推行权责清单制,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推行“证照分离”、开办企业“一窗通办”等商事制度改革全覆盖,放宽市场准入,平等对待所有市场主体,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破解市场主体反映突出的限制多、门槛高、审批繁等问题,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市场主体倍增成效明显。数据显示,2023年,昭通全市市场主体达到35.92万户、居云南全省第4位。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让服务效率“快起来”、市场主体“多起来”的同时,招商引资也逐步“热起来”。2023年,昭通市累计签约项目213个,协议投资1441.8169亿元。完成市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513.64亿元,同比增长11.34%;全年净增外商投资经营主体23家,新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个。

  昭通,正逐步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发展热土”,焕发出新时代的发展活力。昭通,这块古老的土地,也见证着工商联7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新时代的有为担当。(钱国军)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