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十载积跬步 砥砺前行向未来——写在华能糯扎渡水电厂全部机组投产十周年之际-新华网
云南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7/02 19:03:33
来源:华能澜沧江公司

奋楫十载积跬步 砥砺前行向未来——写在华能糯扎渡水电厂全部机组投产十周年之际

字体:

  2014年6月26日,华能糯扎渡水电厂1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云南省和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集团”)装机容量最大电站、“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国家重点清洁能源基地,实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华能糯扎渡电厂迈入发展新阶段。

  2024年,是华能糯扎渡水电厂机组全部投产十周年。十年来,华能糯扎渡水电厂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华能集团、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澜沧江公司”)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创建领先型世界一流现代化水电厂的目标,交出承压奋进、实干担当的出彩答卷,书写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的崭新篇章,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清洁能源保障。

  十年坚守,向“精”而行

  华能糯扎渡水电厂全方位打造国家重点清洁能源基地,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精益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和掌握大型水电机组运维管理核心技术,全面开展重大设备技术难题攻关和核心控制系统自主可控,保持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发电设备开停机成功率、等效可用系数、水能利用率等关键指标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华能糯扎渡电站全景图(资料图)。史玉梅 摄

  从2012年首台机组投产到2014年6月26日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华能糯扎渡水电厂已连续安全生产4326天,实现连续4年“零非停”,连续5年在华能集团设备评级中排名第一。电厂获评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连续三年获评华能集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获评华能澜沧江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安全稳定供应电量超过244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十年耕耘,向“绿”而行

  华能糯扎渡电厂始终追求水电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电站建设和生产运行始终,建成珍稀动物救护站、珍稀鱼类人工增殖站、珍稀植物保护园,被命名为云南普洱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教育基地,创造国内水电站第一个配套建成并成功投运动物拯救站的先例,累计救助国家保护动物88种536只(头),对39类国家珍稀植物进行迁地保护,开展各类珍稀鱼种增殖放流活动35次,累计放流49.42万尾。

华能糯扎渡电站周边建成投产的光伏电站(资料图)。蔡山 摄

  同时,华能糯扎渡水电厂坚持“双碳”目标引领,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号召,全力贯彻落实华能澜沧江公司水电与新能源并重发展战略,主动承担起普洱片区新能源发展的主体责任,助推澜沧江风光水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开发,已实现6个光伏项目总计27.8万千瓦投产并网,全力服务国家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十年开拓,向“新”而行

  多年来,华能糯扎渡水电厂深入贯彻国家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华能集团“数字华能”“智慧华能”战略,依托华能澜沧江公司顶层设计,以机电设备、库坝设施智慧化运维管理为核心,全面应用新一代智慧化信息技术,推动生产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累计获批专利136项,不断催生管理新模式、新动能,打造安全、低碳、高效的智慧水电厂。

中国华能首台套水电全国产调速器、励磁系统工程示范(资料图)。蔡山 摄

  截至目前,华能糯扎渡水电厂已实现5G专网在水电运维领域示范性运用、机组设备巡检模式变革、安全管理智慧化转变、检修管理和数字融合、数据集成驱动水库运维智能化升级,智慧运营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十年筑梦,向“先”而行

  华能糯扎渡电厂全面贯彻落实华能集团、华能澜沧江公司关于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各项工作部署,构建符合现代水电生产运营实际的科学管理模式和工作体系,以管理提升和深化改革推动活力之变、效率之变、作风之变、形象之变,奋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久久为功实现卓越运营和高质量发展。

华能糯扎渡电厂持续开展渔类增殖放流活动(资料图)。史玉梅 摄

  2022年12月,华能糯扎渡水电厂成为首家被华能澜沧江公司授予“一流水电厂”荣誉称号的单位,率先实现“一流水电厂”创建目标,“以创一流为目标的全面管理提升”课题获全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践成果特等奖、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电厂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最佳实践企业、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彰显。

  未来,华能糯扎渡水电厂将在新的十年接续奋斗、乘势而上、再攀新高,坚定不移地走好“党建引领型、管理科学型、本质安全型、生产精益型、效益领先型、人才成长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实干实绩践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使命担当。(完)(杨凯)

【纠错】 【责任编辑: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