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发挥绿色能源优势,持续推进产业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以新能源电池和硅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制造业在云南迅速发展起来,带动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新能源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既是云南省以产业链思维推进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板,也是云南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缩影,云南工业发展正书写出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答卷。
资源优势多举措推动新能源制造业发展
云南省在新能源制造业发展上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天赋型选手”。
云南绿色能源丰富,可开发总量2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平均资源富集度的5倍,清洁能源发电量占90%以上,具有清洁能源带来的“碳足迹”优势。
云南电价优势明显,低于全国平均20%以上,是全国电价最低的两个省份之一。云南省电力总装机达1.31亿千瓦,工业用电保障能力强。
同时,云南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82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磷矿锂矿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基础磷化工产业比较优势显著。
围绕新能源与云南的高契合度,立足资源禀赋,云南省多措并举,努力推动以新能源电池产业和硅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制造业加快发展。
云南省以“一盘棋”的思维、“一直抓”的定力和“一根筋”的干劲,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积极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了“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品牌,以空前的力度瞄准3类500强企业,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吸引企业集聚发展。
2022年,云南省出台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光伏、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及配套政策,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首个多晶硅项目通威一期、首个电池片项目晶科一期、首个光伏组件项目正信光电投产,标志着云南省硅光伏全产业链全面打通。
云南省各部门通力协作,建立了“一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小组、一个行动方案、一个配套政策”的“五个一”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协调,强化重点要素保障,为产业发展提供“全天候”服务。
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昭通市等重点州(市)围绕三年行动计划,由州(市)主要领导加强招商引资,并成立工作专班强化项目服务,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双重优势新能源制造业按下“快进键”
在“天赋+努力”的双重作用下,云南省以新能源电池产业和硅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制造业发展成果累累。
2023年,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和硅光伏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9%、36.7%。
今年6月,云南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20万吨负极项目一期投产,项目采用MES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赋能全线石墨化产线,使用的石墨化炉是目前国内最先进、产能最大之一,并拥有国内顶尖容量的整流变压器等。同时,该项目做到全工序无断点,全线异常监控、自动化精准控制、实时监控产线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真正做到高质高效、智能化生产制造。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云南工厂生产可用100%绿电,生产过程中余热利用,配备业界最先进的脱硫烟气净化装置等,致力于打造低碳绿色工厂。
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落地云南,合作开放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在“双向奔赴”下,企业在云南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异质结高效电池创新技术”上榜“零碳中国”十大创新技术,成为光伏产业的领跑者;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占有率跃升行业前两位;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十;云南宇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N型硅片制造龙头。云南成为企业发展的投资“沃土”和兴业“宝地”。
正当其时加快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
作为云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新能源电池和硅光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当前,新能源电池“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趋于完善,硅光伏“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闭环。
在发展的同时,云南省也看到了当前新能源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并正视问题、瞄准目标、铆足干劲助推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聚焦产业链——云南省将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制造作为重点,紧盯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持续提升关键材料供应链稳定性,加快发展动力及储能电池等终端产品,聚焦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和应用拓展,以产业一体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好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智能光伏电站装备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电池片、光伏组件、电站及配套产业智能化发展,打造智能光伏电站装备产业发展新高地。
强化精准招商引资——云南省将以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配套、中小企业支撑、专业化协作发展为原则,引进一批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备、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
云南省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进一步挖掘新热点新赛道,积极谋划形成一批增后劲、管长远、带全局的产业,抓紧培育生物制造、氢能、新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绿电+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实现云南工业大发展、大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