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昆明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通过政企合作、上下联动、平台搭建等方式,联动昆明市、官渡区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街道、社区,重点解决巫家坝片区社会治理难、产业培育难、就医就学难、道路保通难等问题,逐步实现从“管理缺位”向“主动履职”转变,让昆明城市“新中心”不断变好变美。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创新片区发展思路
按照“统一管理、集中办公、高效运转”原则,昆明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牵头制定《推进昆明中央商务区与巫家坝片区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区级部门和属地街道力量,成立推进昆明中央商务区和巫家坝片区融合发展总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法务区落地4个工作组,不断在建设未来社区、城市管理、交通秩序、产业培育等方面完善全方位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巫家坝片区各项重点工作。
昆明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探索创新“政府+管委会+平台公司”发展思路,实体化运行昆明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和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析置设立巫家坝社区,开启昆明中央商务区“投融建管运”一体化服务模式;发挥巫家坝作为昆明主城可供连片开发面积较大、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强的优势,强化央企与属地合作,规划布局“山海连城”项目,有序破解开发区域广、征迁难度大、土地成本倒挂等问题,逐步构建“水城共融”发展格局。
发挥多方联动作用 助推片区产业规划
昆明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把巫家坝片区作为昆明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域,开展《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域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对巫家坝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专项板块,全力融入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建设,为巫家坝片区建设点燃引擎;以功能优势、基础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发展优势和知名度优势等六大优势,争取到昆明中央法务区落地巫家坝片区,联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三级政法委、司法部门,围绕省级“七大中心”和市级“一中心、一机构、五窗口”建设任务,制定“一区多点”法务区规划,第一批法务、泛法务机构已入驻昆明中海国际中心,下一步将打造立足云南、影响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法务服务高地。
昆明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联动官渡区级部门和属地街道、社区,建立挂钩联系“楼长制”,对2056户企业开展“分级分类”服务,服务保障14家总部企业拓展市场,总部集聚效应初现雏形;筹备新的法务、泛法务总部楼宇招商丝路中心开业,同步梳理26栋35万平方米的空置楼宇空间,供拟入驻企业租赁、购买,为片区企业解决投融资、用水用电、路灯建设等200余条问题;利用中国商务区联盟年会等资源,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法务活动16场次,新招引洽谈中国丝路集团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优质企业,积极谋划各类产业项目12个,向上级申报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增强巫家坝片区发展信心。
完善片区配套服务 提升群众幸福感
昆明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主动与市级有关部门和项目承建方沟通对接,多方筹措资金启动飞虎大道与春城路下穿节点项目,飞虎大道已复工续建,预计年底前开通春城路以南段,有效提升片区主干道通行能力;实施景成大厦基坑污水抽排抢险工程,加快污水泵站工程建设,着力解决片区污水抽排问题,提升片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中小学学校项目,引进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巫家坝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巫家坝校区等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办学,逐步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昆明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积极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官渡区人民医院挂牌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巫家坝医院,实施“一号管三天”,提升昆明主城东南片区医疗服务水平;综合整治片区市容环境,实施18条未移交已通车道路保通工程,施划道路标线,设置隔离栏,增加红绿灯和标识标牌,清理乱停乱放机动车、电动车,引导规范停放,让片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在昆明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即将一年之际,管委会将继续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发挥管委会“市属区管”的作用,创新工作机制、用活发展政策、强化工作保障,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努力把巫家坝片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现代化城市的展示区、高效能治理的样板区。(完)(王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