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11/12 15:51:24
来源:云南网

云南景谷:系统谋划 高位推动 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字体: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挖资源优势,破解发展难题,高效凝聚工作合力,采取“一产业一专班”模式,按照“短中长”期结合、“前中后”端建链的发展路径,全局谋划、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统筹抓好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等重点工作,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持续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稻+豆”“稻+蔬菜”等粮经协同种植模式,深入开展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全县水稻、玉米、大豆等主粮产量实现增产增收。

  坚持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茶产业发展道路,以“大白茶”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有机茶产业园建设,持续打造大白茶区域公共品牌,成功发布团体标准《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规程》和《景谷大白茶》,完成数字白茶产业链追溯平台和古生物化石展陈馆建设。组建大白茶产销联盟,成功创建“中国大叶白茶县”,大白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白茶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持续凸显。2024年1—9月,全县实现茶叶综合产值43.48亿元、预计年末可达57.3亿元。

  用好用活糖料蔗核心基地县政策优势,印发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增加新植面积”和“强化宿根管理”并重,持续在品种选育、技术提升、机械推广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全力推动蔗糖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16.84万亩,实现产量58.27万吨、总产值7.66亿元,达到了蔗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预期效果。

  充分发挥土地、坝区、光热、水利等资源优势,将蔬菜产业确定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吸引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发展,用好用活“院县合作”平台,修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永平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全速推进永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辐射带动威远、民乐、凤山、勐班等乡(镇),因地制宜发展鲜食玉米、番茄、豆类等产业。成功举办蔬菜产业发展大会,积极吸引优质经营主体入驻,鼓励合作社、大户等协同发展,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蔬菜种植向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202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3.07万亩,实现农业产值4.72亿元。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预计达13.4万亩,蔬菜产业已成为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

  瞄准产业兴旺目标,将魔芋列入农业重点产业发展体系,提出“3125”工作思路,围绕益智乡为核心,碧安乡、凤山镇为两翼的产业布局和人工思茅松商品林下种植这一重点,制定完善全县魔芋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路径,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选育的“兴迈4号”“兴迈6号”“云弥5号”3个珠芽魔芋新品种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2023年全县魔芋产业实现综合产值4000万元,2024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已达8613.2亩。

  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推行种植前端管理、中端支撑、后端保障的衔接联动管理举措,成功组建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打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中梗阻,紧抓药食同源发展机遇,成功与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签订茯苓交易市场合作框架协议,有力推动茯苓产业从无序散乱到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2023年,全县种植茯苓约1.6万亩,生产茯苓干品4.03万吨,产值约5.73亿元;茯苓交易量达5.34万吨,交易额7.6亿元。2024年全县种植茯苓面积约1.3万亩。

  下一步,景谷将持续挖掘资源优势,扎实作好发展规划,加大统筹引导力度,科学抓好产业布局,确保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自发种植合规产业互补互促、高质高效发展,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郭丽 通讯员 周孝平 杨永见)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