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板栗镇罗坪村的竹子采摘工作进入尾声,置身翠海之间,很难想象,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竹农周发书算了算,今年售卖竹笋的毛收入可达20万元,又是喜人的丰年。
竹笋破土而出(资料图)。新华网发 (绥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据统计,昭通市竹产量占云南省总量的70%。截至2023年,昭通市竹产业基地面积达628.8万亩,覆盖9县市区96个乡镇53余万户210余万人。2023年,昭通市竹笋产量达40万吨、竹材间伐销售22.93万吨,综合产值达137亿元。
绿了荒山 富了山村 美了家园
2017年,罗坪村人均年收入约1500元;2023年,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
方竹种植后5年至8年进入丰产期,可采收竹笋约60年。绥江县友元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永元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种植竹子1000余亩,目前已有400余亩成林。
合作社组织工人抢抓时节采摘竹笋(资料图)。新华网发 (绥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2019年,绥江县制定印发了《绥江县竹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扩基地、育龙头、促融合”为抓手,做特林区经济为目标,竹基地建设为主线,竹产品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壮大竹产业,并确定了“一带两廊两园三基地”的空间布局,规划在全县海拔1200米以上适宜区域应种尽种。2019年至今,绥江县集中规划建成竹基地20万亩,通过生态修复等项目种竹20万亩,全县竹林面积达到60万亩。
被整体规划好的不仅是竹林,罗坪村也在绥江县的统一安排下整体搬迁,住进了全新规划的蝴蝶苗寨。
草房变新房,山村变景区,蝴蝶苗寨不仅是罗坪村民新的家园,也是绥江县着力打造的特色农文旅景区,以苗族文化为核心,以苗族蝴蝶文化为主线,按照“三道”“四居”“十二景”空间布局,休闲农庄、亲子乐园、农产品集散地和展销中心一应俱全,每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以上。
曾经的罗坪村民居(资料图)。新华网发(绥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如今的蝴蝶苗寨民居(11月6日摄)。新华网 杨桢宇 摄
在绥江县发展竹产业的顶层规划之下,罗坪村的竹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至2023年,罗坪村规划建设罗坪竹基地面积5万亩,其中集中连片规范种植并统一抚育管护方竹1万余亩,同时配套建设竹产业道路13.5公里,新建采笋步行道16.2公里。“原来这里根本没有路,山上都是杂草、灌木。”张永元说,目前罗坪村的竹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很多竹子未到丰产期,未来产量还会增加。
培育主体 合作发展 三方共赢
“村集体公司占5%、合作社占45%、农户占50%。”张永元介绍,合作社的收益按比例由三方分成,同时村民还可在合作社务工,从采收竹笋到日常修剪、管护,每天可获120元至150元收入,“基本上一年都有活干。”
绥江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瞿建峰介绍,除了在合作社的收入,村民流转土地本身就有收入,所以最终村民可获得“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报酬”的三重收入。
罗坪村的方竹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管护标准展示牌(11月6日摄)。新华网 杨桢宇 摄
昭通市镇雄县杉树乡细沙河村位于昭通市镇雄县、彝良县两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在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该村从2004年开始种植方竹6000余亩。
2020年,杉树乡引进镇雄县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细沙河村建成占地20余亩的竹笋加工厂房1个、竹笋深加工生产线1条,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同时,该公司建立起“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前期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管护专业知识,采笋期间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户竹笋,带动26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2022年,细沙河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竹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目前,细沙河村有竹产业基地3.8万亩,年产鲜笋近1万吨,户均有笋用竹林25.4亩,户均收入超3万余元。此外,细沙河村培育竹笋精深加工企业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创新型企业1家。
近年来,昭通市持续强化产业支撑,围绕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设立规模1.8亿元的贴息资金和9000万元的奖补资金,壮大市场主体,带动脱贫群众增收。2024年,昭通市净增农业企业28家、累计达59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80家,包括竹笋在内的“六大高原特色产业”综合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完)(杨桢宇 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