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依托党组织领办的集体经济,持续发挥烟草产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探索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发展模式,从土地流转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专业服务产业化、清洁烘烤绿色化、人才队伍专业化5个方面破题解难,探索出围绕一个中心、结合一条主线、通过四个联结、实现五个共享、打造“三维”示范的“11453”产业发展新体系,激发基层党组织发展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助推壮大村集体经济。
利用坡脚小学等闲置场所开展“站外分级、集中运输、代表交售”试点工作(9月28日摄)。赵新梅 摄
资产盘活,为乡村振兴“赋能”
施甸县围绕“政府运营闲置资产难、电能烤房建设用地难”的“双难”问题,以老麦乡为示范,将电能烤房建设在闲置牛场中。该牛场占地面积约100亩,建设电能烤房80座,在解决“双难”问题的同时,为集群式电能烤房建设降低了成本。烤房建成后,由村集体管理运营,既盘活了长期闲置的资产,激发内生动力,又让这些地方的资源和资产进入良性循环,壮大了村集体收益。同时,施甸县统筹烟叶生产投入资金,在闲置场所开展“站外分级、集中运输、代表交售”试点工作,在盘活闲置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降低了烟农交售烟叶运输成本。
老麦乡利用闲置资产进行电能烤房建设(9月29日摄)。赵新梅 摄
土地流转,为乡村振兴“发力”
施甸县以电能烤房为契机,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烤房与土地深度绑定,助推土地中长期流转,在施甸县酒房乡垭口村、由旺镇坡脚村,流转闲置土地用于电能烤房项目建设。2024年,施甸县共建设投入电能烤房345座,实现一群烤房绑定一片烟田。2024年,施甸县县以村委会为主体开展中长期土地流转2万亩。
老麦乡利用闲置资产建设电能烤房(4月27日摄)。
社社联结,为乡村振兴“提质”
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抓手,采取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农机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由施甸善云烤烟专业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入股到村集体领办的村级合作社,村级合作社培养农机手,烟农向村级合作社购买深耕、碎垡、起垄、打塘等农机作业服务。将村级领办合作社和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度绑定,面向社会开展规模化、高效化、集中化、专业化连片作业,提升农机利用率。产生的收益由施甸善云烤烟专业合作社和村级合作社按照4:6分成,实现合作社、村委会、烟农三方共赢局面。
“站外分级、集中运输、代表交售”试点工作现场(9月28日摄)。赵新梅 摄
产业协同,为乡村振兴“加速”
由旺镇坡脚村探索“烟+玉米+七彩油菜”抢茬种植和“烟+水稻、莲藕”水旱轮作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与烤房、土地、产业、用工、种植制度深度绑定;通过“烟、粮、油”的规划示范,产业统筹规划得到重视,有效解决了施甸坝区烟叶+种业与其他产业争地的现象,同时深度结合施甸富硒品牌赋能,增加产品附加值。
施甸县通过“政企联结、产业联结、社社联结、工商联结”4个联结,进一步丰富拓宽与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内涵,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发展新格局。2024年,施甸县县33个种烟村形成利益联结,通过烤房效益、土地流转效益、农机服务效益等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625.63万元,构建形成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烟农收益稳步提升的双向奔赴共同富裕的利益联结机制,打牢“烟区稳”“烟农稳”的双稳基础。(完)(赵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