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资料图)。新华网发(孙强 摄)
近日,云南省第二轮“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一期)学习成果展暨阶段性总结大会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这是2020年以来,云南师范大学牢记嘱托,积极践行教育使命的成果缩影。
五年来,被誉为“红土高原上人民教师的摇篮”的云南师范大学,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持续为边疆省份的教育发展贡献着力量,书写了一份成果丰硕的教育答卷。
赓续精神薪火 闪耀文化光芒
坐落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博物馆,述说着西南联大学子在烽火岁月中读书报国的故事,五年间,参观者接踵而至。截至2024年12月20日,2024年参观人数已达120.8万人次,五年累计接待 211.73万人次。线下讲解累计达8千余场次,现场教学与宣讲活动共计开展 630场次。
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的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资料图)。新华网发(白凤翔 摄)
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介绍,过去五年,博物馆全力挖掘西南联大的社会历史意义与价值,不仅在馆内开展参观课堂,还将联大故事转化为课程体系,面向全国高校和社会免费开放;同时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走进学校、社区等进行宣讲,让西南联大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深入人心。
在李红英看来,西南联大历史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以及奋进、拼搏、克服困难的精神,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召力,博物馆既可以让大众了解西南联大的历史,又能汲取奋进的力量。
烈士纪念活动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举行(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
据了解,西南联大博物馆的讲解团队由100余位专兼职结合、师生协同的讲解员组成。他们用生动的讲述将西南联大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在各级评选比赛中屡获佳绩。在课程建设上,《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成功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行列,为莘莘学子打开了一扇了解西南联大的知识大门。
西南联大博物馆讲解员讲述闻一多舍生取义的故事(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
李红英表示,西南联大精神在云南师范大学办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校,云南师范大学积极汲取联大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育人理念,强化教师使命感与责任感,为西部教育培养优秀师资,有力推动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播撒希望种子 绽放教育繁花
在支持云南基础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云南师范大学宛如辛勤的园丁,在云岭大地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教育繁花在边疆地区绽放。其中,云南师范大学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梁河一中”)的帮扶极具代表性。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的人杰园(资料图)。新华网发(白凤翔 摄)
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云南师范大学为梁河一中量身定制发展方案,成功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据了解,梁河一中始建于1956年,是全县唯一的省一级三等中学,90%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曾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誉为“边疆教育战线上的山茶花”。然而,这所学校也经历过低谷,一度处于全州办学质量的最末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结对帮扶后,通过近10年的努力,梁河一中高考成绩由全州末端迈入全州前列,实现了600分人数从零的突破到两位数的提升,一本录取人数从个位数到突破百人大关,本科率从40%左右提升到70%左右,高考升学率100%,学生成绩从“入口”到“出口”提升幅度持续八年保持全州县市一中第一名。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的西南联合大学仿制门(资料图)。新华网发(白凤翔 摄)
梁河一中校长寸永勐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老师。“我们地处边疆,云南师范大学帮扶我们,我提出最多的就是要培养老师。”寸永勐说,老师的眼界宽了、把课标把握好了、对教育的情怀有了,教书育人就自然好了。
此外,云南师范大学也全力投身国门学校帮扶工作,在河口、瑞丽等地新增多所国门学校,选派200余名骨干教师奔赴教育一线;累计培训当地教师达5000人次,精心建立的 “青蓝教师库”,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摇篮,使得国门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平均得分从60分大幅提升至80分。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的红烛广场(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
年过六旬的杨国旺,曾在祥云县第四中学任职,如今他也来到了一所国门学校——云南师范大学附属瑞丽国门初级中学,并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带到这里,助力这所国门学校更好地发展。“只要健康状况允许,我希望能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积极配合各方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杨国旺说。
不断突破 攀登学术高峰
在帮扶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同时,云南师范大学自身学科建设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该校学位点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新增数学、体育学、国际中文教育3个博士学位点以及应用统计、文物2个硕士学位点,成功跻身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高校行列,填补了云南体育学、国际中文教育博士点的空白。
云南师范大学的女篮队员们正在训练(2024年6月25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长期以来,体育学院深挖西南联大文化富矿、传承弘扬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积极探索体教融合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狠抓训练工作,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优秀运动员培养体系,竞技体育佳绩频传。该学院师生在奥运会、残奥会等国际级体育竞赛中获44项奖项;国家级比赛中获348项奖项;省级比赛中获786项奖项。
从云南师范大学走出去的“扣篮王”万磊表演扣篮(2024年6月1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除此之外,云南师范大学在学科评估中也取得一系列成绩,8个学科顺利通过省级一流学科中期验收,地理学入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在科研成果方面,新增国家社科项目25项、国家自科项目43项。“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项目获批立项,为农业科研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增省级创新团队数量从5个增至15个,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的西南联大纪念碑(资料图)。新华网发(角勇 摄)。
五年的时光里,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精神传承、基础教育支持与学科建设等多个领域书写了壮丽篇章。2025年,该校将凝练方向、优化布局,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努力推动地理学、教育学、农业工程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序列的新突破;完善人才引培机制,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按照每个学科方向“1+5”人才配备,做好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中青年人才引进,加强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名师引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效能,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等优势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和科技小院建设,推进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擦亮云师附校品牌,积极服务基教发展,推进“151战略行动计划”走深走实。(完)(罗春明 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