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2/08 09:00:53
来源:云南日报

2024年云南农业农村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字体:

  2024年云南农业农村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岁稔年丰 穰穰满家

  2024年,云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6%、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全年农业投资同比增长7.1%,投资规模连续3年居全国前列。“三农”工作得到了中央和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肯定。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不仅为2024年画上了圆满句号,更彰显出云南“三农”发展的强劲动力。

  担重任 粮满仓

  2024年开年,国家下达云南耕地保有量任务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等指标。这一年,云南全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秋收时节,全省各地陆续传来丰收的喜讯。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粮食总产量1993.5万吨,比上年增加19.5万吨,增长1.0%,粮食再获丰收。

  云南省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得益于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创建35个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推进县,加力推进“五良”融合,示范区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单产大幅提升。实施烟后大豆、烟后玉米等粮经协同模式近30万亩,推广旱地优质稻20余万亩,粮食生产空间进一步拓展。全省粮食播种6370.2万亩、总产量1993.5万吨、单产312.93公斤,同比分别增加0.08%、0.98%、0.9%。

  为切实强化耕地保护建设,云南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和“大棚房”问题,从严遏制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00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突破4000万亩。

  抓好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践行大食物观。云南持续推进全国重要“菜篮子”供应基地和全国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建设,72%的蔬菜销往全国150个大中城市,水果外销量达65%,年调出生猪以及肉制品折合450万头,为保障全国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

  守底线 钱袋足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2024年,云南要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去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通过优化利益联结方式,让企业、农民以及合作社、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农民增收成为2024年云南“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沿着年初定下的发展方向,全省各地踏实前行,收获满满。这一年,云南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完善省级领导“一对一”挂联服务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制,建立省级部门常态化督导和问题“双交办”机制,抓实落细监测帮扶工作,累计稳定消除风险70.5万人。强化产业带动、增强造血功能,加强致富带头人培养,深入实施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投入特色产业发展的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144.16亿元,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和余额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切实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一体推进问题整改,2023年中央、省级考核评估发现的25个问题均完成整改。

  守住底线更要谋求发展。去年以来,云南省持续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农业企业达17.3万家、同比增长14.3%,实现国家级龙头企业16个州(市)全覆盖,省级龙头企业129个县(市、区)全覆盖,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覆盖90%以上的涉农行政村。大力推广孟连县牛油果“334”、蒙自市蓝莓“622”等10种利益联结模式,制定实施支持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的省级奖补办法,各类经营主体以利益联结带动全省65%的农民增收。总结推广永仁县“幸福里”就业平台等经验做法,培育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3.1万人,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办好家门口务工车间,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546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62万人、规模居全国第2位。

  增动能 活力满

  去年,围绕云南农业如何更“特”更“优”这一问题,省委农村工作会强调,要解决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问题,做好精深加工,让增值环节多起来。同时,把涉农现代服务业做起来,拓展云南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

  短短几句话,涉及领域广、任务重、压力大。

  一年来,云南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强省建设。聚焦“1+10+3”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抓实“六项重点工作”,全省有机产品认证有效证书数和获证经营主体数均位居全国第二,14个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7万亿元,咖啡、鲜切花、烟草及制品出口额位居全国第一。

  种业方面,建设35个省级种业基地,水稻、生猪、花卉等育种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0多家科研单位和头部企业在滇育种制种,年产值100亿元。

  设施农业方面,鲜切花和盆花基本实现设施化生产,其中无土栽培高标准设施面积同比增长22.2%,设施小浆果产量占比达42%,畜禽综合规模化率达42%。

  农产品加工方面,全省累计创建7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55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超过2.3:1,茶叶精制率稳定在75%以上,咖啡精深加工率达80%。

  冷链物流方面,累计建成冷库库容780万立方米,提前完成云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提高6个百分点。

  农旅融合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旅居,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增至9个,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达63条,六郎城、土瓜冲、曼海村等旅居村已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样板,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花费同比增长9.54%。

  数字农业方面,建设80个省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0.5%。

  2023年,云南启动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云南省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进。聚焦“1+1+5”重点任务,制定10条乡村建设负面清单、严格清单管理,全省12370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及审批;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达75%、57%、92%;累计建设美丽庭院24.8万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7.86%。

  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工作,实施“大地流彩”云南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持续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治理,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坚持示范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分区域、分类型梯次推进1200个“示范村”、3万个“提升村”建设,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进3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持续抓实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374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村庄基础设施和面貌大幅改善,“富民强省、稳边固边”得到鲜活实践。

  2025年,云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脚步不停歇,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实干拼搏,向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迈进。(记者 王淑娟)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