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2/09 09:20:13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沃野绘新景 实干开新局

字体:

  沃野绘新景 实干开新局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侧记

  大地回春,万物生辉,云南“三农”工作再启航。2月8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总结经验,分析问题,部署工作,为2025年云南“三农”工作指明方向和路径。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特色农业强省,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确保实现“三年上台阶”目标……会议传递奋进的信心,奏响推动云南“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再上新台阶的最强音。

  施良策 促农民持续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24年,省委提出“群众持续增收之问”,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思考:群众增收靠什么?今后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收入的增长点在哪里?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云南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建立紧密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农民、村集体都有收益。抓实“家门口”就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发展乡村旅居,推动向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要始终把农民增收摆在首要位置,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局长代淳志表示,将不断探索联农带农模式,千方百计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聚焦优质高原粳稻、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现代种业等十大重点产业,探索推广“保险+金融”肉牛肉羊养殖等一批联农带农模式,确保“联得紧”“带得久”“带得稳”“带得牢”“带得实”。同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促农增收作用,加大面向小农户的先进实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力度。

  “今年,怒江州将通过科技、人才、金融、品牌、市场赋能,全面推动草果、咖啡、小浆果和高黎贡山猪、独龙牛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面稳住务工就业基本盘,通过‘公益岗+’、技能提升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抓实教育帮扶、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消费帮扶,推广以工代赈,有效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提升脱贫成果成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局长刘祖元说。

  省农业农村厅保障后扶处处长樊毅表示,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加大开发式帮扶。发挥好以工代赈、就业帮扶车间、“雨露计划”等的作用,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区域,强化帮扶合力,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增动能 建特色农业强省

  2024年,云南农业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超过2.7万亿元,成绩突出。继续发挥好云南农业“多、特、好”的优势,成为今年云南建设农业强省的核心工作。

  会议明确,今年云南省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特色产业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具体做好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种业发展和科技赋能等方面工作。

  省农发集团(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曙光表示,将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大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做优“胶、粮、糖、茶、咖、花”六大特色产业,创新高标准农田发展模式,推动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围绕“数一数二”目标,聚焦各产业链细分环节,建立连通基地、对接市场、服务消费者的农产品供应链条,构建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以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助力乡村振兴。

  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和丽贵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扎根农业农村,聚焦为农服务主责主业,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强化机制创新,按照‘1+4’的改革发展思路,围绕推动社有企业发展壮大这一重点,积极推进供销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四大体系’建设,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

  粮食是“1+10+3”重点产业中的首位产业。会议明确了工作方向,今年云南省将重点抓好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动粮经协同发展等工作。

  “聚焦提产能,健全完善高标准农田建管体系,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攻单产,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聚力打造全省重要粮油生产核心区。”曲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陶汝平说。

  今年,云南省将在稳面积、提单产、挖潜力上下功夫,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建设一批粮食单产提升示范县、示范乡、示范片,推广烟后大豆、烟后玉米和旱地优质稻等粮经协调发展模式,确保粮食面积、产量稳定在6310万亩、1955万吨以上。

  聚焦“1+10+3”重点产业,今年云南省将以设施农业为引领,壮大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共享农业,分类有序推进蔬菜、花卉等老旧设施提档升级,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力争蔬菜、花卉、小浆果设施产量占比分别达到35%、25%、50%,畜禽规模化率达到50%。同时,持续推进种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补短板、提质效。

  求实效 绘乡村振兴美景

  经过脱贫攻坚,云南省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云南奋力前行。

  马关县由村级党组织牵头组建村级共建理事会,农村污水治理率由27.6%提升至64.6%;弥渡县大荒地村发展黄瓜产业,“双绑”机制让多方受益,农户户均收入达22.6万元;楚雄彝绣、怒江“棒球车间”等有效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新华村开展套种,直接增加种粮面积1600亩……

  任务越艰巨,越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会上,一个个案例引发思考。

  如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会议明确,今年云南省将着力发动群众共建家园,深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抓好城乡融合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促进处处长刘仕全表示,今年要切实办成一批卫生厕所建设、村内道路硬化等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分批分类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努力让更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更多农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年,云南省还将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和“两污”治理,力争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78%、60%、95%。

  只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才能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今年,全省各地将结合实际,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改革。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径,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探索乡村人才培育的新模式,解决“谁来兴业”问题;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办法,解决好“有钱办事”问题。同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把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农民增收是中心任务,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巩固脱贫成果是红线和底线,现代农业是关键支撑,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农村改革是动力来源,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目标明确,重在落实。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琰表示,2025年,将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要求,稳步推进“三农”各项工作,重点抓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和美乡村建设、农村改革五件事,推动云南“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记者 王淑娟 李承韩)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