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记者从2025年昆明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昆明医保部门今年将把“精细化管理”融入医保工作全领域、全环节、全流程、全方位,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地方医保政策。
2024年全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01.96万,全年共754.09万人次享受门诊报销待遇,发生统筹基金6.25亿元,个人账户共济139.78万人次、共济金额3.22亿元;规范“长护险”经办管理,逐步提升服务质效,全市202.15万人参保,2.33万人享受待遇,支付护理服务费6.85亿元;推进生育保险待遇实现与全省匹配,8.29万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将城乡居民普通门诊包干结算标准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至36元。调整完善筹资及待遇政策,职工、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86.91%、70.33%;全市门诊救助2.41万人,住院救助6.43万人,支付医疗救助资金0.15亿元;迭代升级“春城惠民保”待遇,提升了参保群众获得感。
此外,全面推进国家、省级联盟药品耗材集采落地执行,全年累计落实23批;牵头开展全省州市联盟药品、耗材集采各2批,其中第二批药品集采已落地全省执行,64个药品288个品规中选,价格平均降幅38.7%,预计为全省医疗机构节约药品费用3.42亿元,节约医保资金2亿元,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医保支付机制进一步优化,昆明市入选全国医保经办结算清算优秀案例;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打包付费覆盖面不断拓展,安宁市、五华区等6个县(市)区有序开展。
全市42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新生儿出生即参保,12439名新生儿在医院端完成参保缴费,5193名患儿及时享受待遇,医保统筹基金共支付0.17亿元。“信用就医”实现与一码付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全市签约医疗机构141家,9.9万参保人得实惠。
昆明市医疗保障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昆明市医保部门要锚定医疗保障“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根本目标,以省会城市“标杆”来定位工作标准,统筹推动好、开展好、落实好医保“寻标、对标、创标”行动,在对标找差中干出“加速度”,在创新图强中拼出新作为。要更加突出“机制建设”,在守牢基金安全运行底线上树立新标杆;要更加突出“扩大覆盖”,在全面推进全民参保攻坚上树立新标杆;要更加突出“保障功能”,在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上树立新标杆;要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在推进医保改革纵深发展上树立新标杆。要更加突出“夯基垒台”,在提升医保服务水平质效上树立新标杆。(记者 侯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