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2/19 09:01:40
来源:昆明日报

昆明滇池畔46个村庄“串珠成链”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字体:

滇池绿道将分散的文旅资源整合为“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记者 赵伟 摄

  进入滇池东岸的海晏村,落日余晖将沙滩染成金色,游客们举着相机定格落霞的绝美瞬间。这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渔村,曾是滇池渔业文化的缩影,如今因“最美日落打卡地”闻名遐迩。

  “光是今年春节假期,村里就接待了20多万名游客,拉动消费480多万元。”昆明市滇池度假区海晏社区党委书记李龙指着改造一新的民居说,通过“政府+村集体+企业”的模式,村内引入民宿、咖啡馆、非遗工坊等业态,闲置民房通过租赁的方式“摇身一变”成商铺,昔日的闲置资产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在海晏村村口的“落日集市”,摊位上五彩斑斓的手工艺品与新鲜果蔬交相辉映,孩童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欢笑声不绝于耳。摊主杨大姐正忙着售卖豌豆粉和老酱鱼。“以前靠捕鱼为生,现在家门口摆摊,日子比过去红火多了!”她笑着说。

  海晏村不仅保留着古渔村的青瓦白墙,还通过修缮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物古迹,让游客在美景中感受和读懂滇池渔业文化。据统计,2024年海晏村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56万元,同比上升近40%,居民人均收入也大幅增长。

  “第一天开业就卖了700多块钱,没想到家门口就能赚钱!”来到晋宁区上蒜镇牛恋村小渔村民小组的“甜咪西小馆”里,咖啡香气与滇池清风交织,老板李甜甜和记者分享着返乡创业的喜悦。她说,自己是“家乡宝”,很开心在家就能挣到钱,不用在外奔波。

  2022年,牛恋村通过整村改造,将荒滩变为湿地景观,引入星空营地、婚礼宫等新业态,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成立运营公司,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自此,村子变景区、村民变业主和职工,这个昔日的传统渔村走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靠水吃水”有了“新吃法”。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海晏村和牛恋村。近两年来,昆明在滇池沿岸共183个自然村落中,选取46个重点村进行改造提升。从海晏村的落日余晖到牛恋村的星空营地,从百草村的药香袅袅到杨林港村的白族风情,滇池沿岸46个重点村正以“一村一策”的个性化发展,书写着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答卷。

  数据显示,2024年46个重点村全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4亿元,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今年春节期间,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试运营,对公众开放。这条风光旖旎的滇池绿道,以“生态优先”的理念,巧妙地将46个重点村落、8大湿地公园及历史古景串联成链。游客穿行其间,可驻足“七彩云桥”观鸥鸟齐飞,亦可漫步青石板路探访古村。

  绿道的建设,既守护了高原湖滨湿地生态,又将分散的文旅资源整合为“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带动沿线村庄实现产业融合升级,成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鲜活案例。

  在这里,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馈赠,更成为驱动产业升级、村民共富的核心动能。随着“诗与远方”在滇池畔不断具象化,这条由滇池绿道串联起来的“翡翠项链”正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