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孔庆鹏团队从全基因组视角揭示了男性长寿人群确实存在大量特异DNA甲基化修饰,这不仅为男性长寿老人数量较少但健康状况更佳提供了科学解释,还为深入理解男性特异的健康老化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
在世界长寿人群中,男性比例仅占约四分之一,然而男性长寿老人往往表现出更佳的健康状态。因此,男性长寿老人可作为理想的自然模型,用于识别与男性健康长寿相关的保护因子或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孔庆鹏团队在女性长寿老人研究中揭示了多个有助于人类健康老化的表观遗传特征,包括基因组异染色质区域高甲基化与启动子区域低甲基化熵等。此外,该团队还揭示了衰老过程中DNA甲基化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非同步变化,并指出这种差异在男女寿命预期及老年病发生差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次研究发现,与女性长寿老人相比,男性长寿老人表现出显著的表观遗传年龄加速现象,这与其良好的健康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提示其可能确实存在男性特异的健康老化表观调控机制。通过进一步比较男性长寿老人、女性长寿老人、男性一般老人和女性一般老人,发现了男性长寿老人特异的DNA甲基化差异区域,可作为表征男性长寿潜力的重要标志物。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差异甲基化区域可能通过调控老年疾病(如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疾病的发生,从而促进男性的健康老化。
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细胞报告》上。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领域优秀青年团队、春城计划等项目的支持。(记者 季征)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