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第十一届改善创新发布会上,一台迷你遥控履带式烟后作物精量播种机灵活穿梭在发布会舞台展示区,履带碾过泥泞的土块毫无阻滞,机械臂精准地完成播种动作,引起了全场轰动。
小组成员在田间试验播种机(资料图)。李武琴 摄
这个迷你播种机,是永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立夏QC”小组历时八个月研发的创新成果,这个改变传统农耕方式的创意,始于2024年7月烟叶采收季。当时“立夏QC”小组成员在永平县北斗彝族乡调研时,看见农户苏晓东正佝偻着腰在烟株间播种豌豆,发现烟株间隔不到50厘米,普通播种机根本进不来,烟农面临播种难的问题。类似的场景让小组负责人王彦楠深受触动,他们在全县走访了37个种烟村,收集到81条关于播种难的反馈,最终将“解决烟后作物播种难题”定为攻关课题。
研发过程充满挑战。首台样机在北斗乡试验时,履带陷入松软的烟田难以脱困,播种器把种子撒得间隔不一。团队在三个月里改进17次,最终攻克三大技术难关:采用铝合金履带减轻自重、配置扭矩自适应的双电机驱动系统提升越障能力、搭载压力传感器实时调节播种深度。现在的播种机自重30公斤,小巧轻便,能在30度坡地灵活转向,播种合格率达到98%。
播种机在烟田作业(资料图)。李武琴 摄
这个创新与匠心交融的产物,正在改变传统的农耕图景。在永平县龙门乡的连片烟田里,农户李吕手持遥控器控制迷你播种机,以前5亩地要4个人忙活两天,现在一天就能完成,精准播种还让玉米的出苗率大幅提升。小组成员也没停下脚步,“下一步计划加装土壤监测传感器,让设备能根据墒情自动调整作业参数。”李武琴指着图纸上的预留接口说。
这些钢铁精灵承载着小组成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在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苍洱金叶众创越”的创新沃土中茁壮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