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累计招募3.5万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投身祖国边疆 奉献青春力量
2003年,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心怀拳拳报国之心,背起行囊从祖国各地奔赴基层一线,投身到西部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来,成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建设发展的生力军。
同年,云南成为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实施省份,2005年开始实施地方项目。22年来,云南省累计招募3.5万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以脚步丈量云岭大地,用汗水浇灌红土高原,努力在建设祖国边疆、服务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
立志 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既是青春的召唤,更是无悔的誓言。
在面临人生重要抉择的时刻,一群怀揣梦想的青年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奔赴祖国西部边疆,服务边疆、扎根边疆。
付镜八就是其中的一员。2023年8月,怀揣着梦想和对西部的向往,他来到了丙察察公路的起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这里对于自驾丙察察线的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他来说亦是如此。
耕地复垦行动、政策宣传、环境保护和旅游小镇建设……被安排到丙中洛镇政府宣传办公室负责乡镇融媒体编辑工作的付镜八,除了整理归档相关的文件资料等日常工作外,在乡镇的各项重要工作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哪里需要我、哪里的工作需要协助,我就往哪里去。”志愿服务期间,无论是卫生整治、普通话推广,还是慰问困难群众等活动,付镜八都选择主动参与。在他看来,参加西部计划让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掌握的内容,这将是他人生旅途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在距离怒江3000公里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毕业于文山学院的朱文美开启了她的“踏雪逐星”之旅。
来到若羌县投身志愿服务,对于朱文美来说,是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启明灯。上大学期间,她就期待着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利用所学知识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成为祖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一块“拼图”。
从祖国西南的云南到祖国西北的新疆,朱文美与同一批的志愿者们进入教育系统,在若羌县城西新区学校开展支教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志愿服务期间,朱文美通过实际教学,不断磨炼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掌握了如何设计教学方案、运用教学方法、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等,同时深入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丰富了教育教学知识储备。
在最好的年华,不负最美的自己,朱文美一步步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她说:“青春正当时,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踏雪逐星’而来,必当志得意满而归。”
服务 用行动书写青春担当
在楚雄市苍岭镇,村民们常说“有事找小张,踏实”。这个总爱说“我试试”的年轻人,把“服务”二字化作了田垄间的脚印、化作了解答政策时的温言细语、化作了深夜窗口不灭的灯光。他就是西部计划志愿者张毅龙。
2022年3月,苍岭镇西云村村民老刘焦急地来到苍岭镇政府办公室,向工作人员张毅龙寻求帮助。他14岁的儿子因沉迷手机游戏,多次用父亲的手机在游戏中累计充值6000元,这是刚刚脱贫的一家人辛辛苦苦攒的“血汗钱”。面对复杂的退款流程和陌生的网络申诉程序,年近五旬的老刘夫妇手足无措。
对此,张毅龙忙完白天的工作后,晚上就埋头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对照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连续20多天与游戏平台客服沟通,整理充值记录、未成年人身份证明等材料40余页。为完善证明材料,他3次骑摩托车带着刘家孩子到镇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并多次上网咨询律师后,在全国12315平台上申请投诉立案。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游戏平台最终退款。
扎根基层两年多,张毅龙用行动践行着“服务西部、奉献国家”的青春诺言。
初冬清晨,伴随着朝阳升起、薄雾散开,由民警、民兵和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的一支边防法治教育和国防教育宣讲分队,来到勐腊县的多民族聚居抵边村补蚌村。
“阿叔阿奶,这是一份国防教育宣传单,你们干完活有空看看,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与村民唠家常、讲法规,这是西部计划志愿者安先文的日常工作。
2024年,安先文通过云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专项选拔,来到勐腊镇边境联防所服务。两个多月的实习期,安先文与民警、民兵和联防员吃住在一块、工作在一起,主要担负辖区内边境巡逻、特情处置等任务。如今,他已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2024年,云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点在8个沿边州(市)、25个边境县和磨憨口岸,设置700余个“卫国戍边”岗位,志愿者在基层岗位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守护边境安全。
扎根 在基层成就出彩人生
出生在农村的许林花,儿时的梦想是翻越大山走出农村,而长大后的理想却是跨越万水千山回到农村。
2021年,许林花加入了永平县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服务于水泄彝族乡。服务期结束后,她考入水泄彝族乡政府,成为一粒撒在田间地头的“种子”,让青春在农村广阔天地绽放光芒。
从事民政工作的许林花,把群众关切作为“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度量衡”,想群众之所想,与群众心贴心,努力在解决群众生活小事中做好为民爱民的大文章。
从发放温馨卡到敲门探望,她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的关爱模式,结合网格包保责任,让关爱服务专业化,做到人尽其才。她动员医学专业的干部职工上门为留守老人测量血压、查看药品有效期、指导常规的日常用药;动员畜牧兽医专业的干部职工上门为留守老人指导牲畜喂养的方法和常见疾病的处理;动员干部职工在周末走访慰问,面对面、心贴心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关爱融入日常。
同许林花一样,越来越多的青年关注西部、选择西部、服务西部。
2018年8月,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段天福,报名参加了大学生西部计划地方项目,来到富宁县板仑乡人民政府服务。
富宁县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板仑乡木腊村曾是富宁县的深度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段天福临危受命到木腊村担任村委会主任一职。他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听取群众心声。经过一个月的走访,他掌握了木腊村10个村民小组的基本情况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为推动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发展本土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段天福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以食用菌、油茶、八角、家禽、蜂蜜为主的特色绿色产业,带动木腊村开启了种植、养殖热潮,并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沪滇协作机制,通过“基层党建+合作社+农户+电子商务”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销售方式,为群众带来经济收益约2806万元。
2020年,木腊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年,段天福志愿服务期满,也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特岗教师的招聘考试,但他毅然选择了坚守木腊村。
“无悔的青春就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热血沸腾’。”段天福说。如今,他的身影活跃在基层一线,与当地党员干部勠力同心,书写无悔青春。(记者 陈怡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