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2/24 09:23:03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省充分释放“三支一扶”计划政策效应

字体:

  云南省充分释放“三支一扶”计划政策效应——

  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云南省以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为切入口,面向全国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到基层乡镇和艰苦地区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坚持基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导向,搭建青年人才基层成长平台,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先后招募了85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其中5521名服务期满人员选择继续扎根基层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实现了“招得来、留得住、作用好、能发展”的目标,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坚持政策引领,确保招得来。省委、省政府将“三支一扶”确定为基层青年人才示范项目,坚持用好国家政策和优化完善地方政策相结合,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展现青春作为。

  毕业于青海大学的那生,通过“三支一扶”项目来到德钦县羊拉乡卫生院工作。羊拉乡地处高寒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在这个人们常说“能留下就算是奉献”的“云南北极”之地,她充分发挥藏医药优势,开设药浴治疗室,采用针灸、理疗等治疗手段,缓解了高寒地区群众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痛苦。那生到羊拉乡卫生院工作后,该院藏医科接诊量较之前翻了3倍。在羊拉乡支医两年,那生深有感触。她说:“当听到患者用藏语说声谢谢时,我真正感受到了基层医疗服务的价值内涵。艰苦环境锤炼了我扎根基层的坚定信念,我将继续用专业与热忱守护好高原群众的健康。”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围绕基层所需、考生所愿,云南省不断扩大“三支一扶”项目覆盖范围,加大基层招募岗位开发力度,将实施岗位从原来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扩展到基层社保、水利、综合执法、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

  坚持激励引导,确保留得住。云南省“三支一扶”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基层人才留得住、能扎根,不断强化激励引导,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建立服务期满考核安置保障制度,解决“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后的就业之忧。制定安置制度,采取申报招募岗位即预留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自愿留在服务地工作的,直接转聘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截至目前,共有5521名“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后选择留在基层,在原服务事业单位转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再实行试用期。项目实施以来,服务期满选择留在基层的人员比例从2013年的52.33%提高到目前的100%。此外,全面落实工作生活补贴与所服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待遇的要求,解决“三支一扶”人员生活保障后顾之忧。

  坚持多措并举,确保作用好。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晏炜皓,2023年通过“三支一扶”计划进入景洪市勐旺乡从事支农工作。他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完成卫生户厕改造申报38户、农膜回收与加厚农膜推广500余亩。同时他还承担农资监管、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工作,并积极投身乡里的各类宣传活动,用镜头传递勐旺乡的独特魅力与民族文化。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谢一铭,2022年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进入金平县老集寨乡政府农业农村发展和财务服务中心。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理念,积极推动当地冬季人参果产业发展,目前已种植5466亩,预计总产值5700万元。谢一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和群众的认可。

  云南省充分释放“三支一扶”人才政策,择优推荐“三支一扶”人员担任乡(镇)团委副书记、河(湖)林长助理、乡(镇)站所副职等,帮助“三支一扶”人员在基层历练中快速成长。据统计,全省在服务期满就地安置“三支一扶”人员中,有4人任正科实职、17人任乡(镇)团委副书记、201人任乡(镇)站(所、院、校)长、465人晋升中级职称、132人晋升副高职称、13人晋升正高职称。(记者 李海球)

  记者手记

  随着云南省“三支一扶”计划的推进,正在建成一支小规模大作用、小切口大支撑的基层人才队伍,在推动发挥“三支一扶”计划基层就业示范引导作用中,解决基层招人难、留人难、育人难问题取得新成效,形成了高校毕业生青睐、基层用人单位信任、广大基层群众喜欢的基层品牌示范项目。

  “三支一扶”计划为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干事创业、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他们走进农村、亲近农民、了解“三农”打造了体验课堂,发挥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示范项目作用,增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支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农业发展;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实际情况,走好农业农村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留住乡镇文化底蕴。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