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特点,积极探索烟药轮作新模式,引导村民在烟后种红花,来年4月再移栽烤烟,将烤烟和红花药材组合发展成农民增收的“黄金搭档”,在南涧“双红”升级发展之路上,红花开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乐秋乡村民正在采收红花(3月22日摄)。马瑶 摄
在东升村委会红光片区,趁着天气晴好,红光村村民小组长李伟光正和村民们穿梭在花田里,忙着采摘鲜红的红花。“红光村有125户农户,今年全村种植红花500多亩,其中10亩以上种植户就有20多户。我们家种了15亩,每亩地能增收2000多元。”李伟光介绍。
南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俊介绍,红花喜温暖,抗寒性强,耐贫瘠,适宜山地种植。红花籽粒,红花花瓣等,都可以分开进行售卖,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
红花开出新村振兴新“丰景”(3月22日摄)。马瑶 摄
在省农科院等的支持下,南涧县成立胡学礼基层科研专家工作站,建立农科教密切合作的研发团队,研发8项关键生产技术,创建“政府+科研+企业+农户”的组织管理模式,保障了“双红”产业融合健康发展。2024年,全县以红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实现产量6500多吨,产值3.5亿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红花专家胡学礼表示,根据近3年的红花测产验收和产量分析,种植一季红花一般亩产干花20公斤左右,高产地可达25公斤以上,亩产花籽100至130公斤。按目前的市场平均价每公斤干花140元、花籽每公斤3至5元折算,亩产值为3500至4000元左右。示范区有望实现‘红大+红花’亩均产值大幅提升。
红光片区烟后种植红花长势喜人(3月22日摄)。马瑶 摄
下一步,南涧县将推广“红花+红大”绿色种植和烟药轮作,努力把试验示范成效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产业收入,让科技支撑下的南涧“红花金叶”切实助产业增效,助农民增收。(完)(马瑶 陈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