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早上9点,请村委会成员及议事小组,到支部活动室开会,关于洱海保护相关事宜,所有成员不得请假。”
“请村委会成员及议事小组成员,明早10点到支部活动室开会,讨论关于杨飞周户建房事宜。”
“请大家会议当天暂时放下农田里的活,提前进行安排。”
……
这些是发布在云南大理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村集体微信群里的“民族同心”议事会议通知。每每收到这样的信息,相关人员都会早早安排好工作参加会议。
郑家庄共有180多户村民,居住着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嵌入式聚居村。在长期的村务实践中,针对多民族杂居的特点,村里建立了“民族同心”议事制度,选拔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致富能手担任党支部委员,并以党支部为圆心,由党支部书记、2名村民小组长、7名民族议事代表组成“民族同心”议事小组,7个民族平等参与议事,协商处理村里的大事小事。
2024年10月22日,郑家庄党支部书记何国祥传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受访者供图)
政策下达、旧房翻新、邻里矛盾、文艺活动……郑家庄的大小村务都要经过“民族同心”议事小组讨论通过。“如果村民之间发生纠纷,就由对应民族的议事代表做工作。”郑家庄党支部书记何国祥说,增强民族之间的相互团结是议事小组的首要工作,开个火塘会、院坝会,把心里话讲出来,矛盾摩擦就化解了。
村务理顺了,村民的心思都放在了更好更快致富上。中草药材营销是郑家庄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已经走向全国市场,全村中草药材营销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村里七成家庭的收入都离不开中草药,7个民族中都有人干这一行。”村民小组长王庆荣说。他是村里的致富能手,最近一直扎在有机中草药种植的农田里,希望钻研出新的营销模式。
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以党组织为圆心,近些年郑家庄实行“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过去“一家有难大家帮”的传统互助行为,如今演变为“党员结对帮扶”的互助制度,引领周边各村近千人从事中草药材营销。
如今,郑家庄已带动建成500余亩中草药材基地,形成了滇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草药材集散地,中草药材的营销方式也正在向品质营销、中医药文化营销转型,并与研学参观、民族风情、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在加工、销售中草药材的同时,带动旅游消费240多万元。
“全村都富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会带领各族村民努力把中草药材的品质、营销做好,把郑家庄祖辈留下的产业传承下去。”王庆荣说。
2025年3月21日,郑家庄各族村民在洱源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内载歌载舞。(受访者供图)
夜幕降临,郑家庄治安联防队队长段云和另两名队员开始了村里的晚间巡逻。
由村里党员带头,每户出一名劳动力,三户一组,组成治安联防队。多年来,郑家庄的联防队风雨无阻在村里治安巡防。“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户,无论哪个民族,每家每户都会轮到值班,这已经成了一种责任。”段云说,“让村民有满满的安全感,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成就感。”
共居共融、共建共享、共同致富,在党建引领下,郑家庄成为洱源县远近闻名的村落治理“样板”,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成为云南“民族团结的村庄范本”。(记者胡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