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保山市昌宁县柯街镇立斯达村,农户们正忙着收割农作物并进行土地整理,为烤烟种植做好准备。李林军是立斯达村董白赖村民小组组长,他既是一名资深烟农,也是一名历经多次烤房烘烤技术变革的烟叶烘烤管理员。
李林军深耕烤烟种植领域已有20多年,是村里公认的烤烟种植行家。2024年,他种植了8亩烤烟,今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期待有更多的收获。除了种植烤烟,李林军还担任立斯达村丫口子烤房群的烘烤管理员,这一干就是10多年,对传统生物质燃料密集型烤房和新能源电烤房的烘烤技术都较为熟悉。
立斯达村的航拍图(3月13日摄)。杨荣辉 摄
李林军管理的密集型烤房群共有10座,先后经历了三次技术变革。最初,烤房使用柴火作为燃料,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要随时关注火势,温度控制也全凭经验。后来,烤房采用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工作强度大大降低,每2—3小时加一次燃料即可,温度也更加稳定。如今,这些烤房再次升级为电能烤房,李林军只需在仪表上设置好温度、湿度等参数,便可通过手机实时监测烤房情况,遇到停电等突发情况也能及时作出反应。电能烤房不仅省时省力,还采用了烟夹代替传统的烟杆,在烟叶烘烤品质得到保证的同时,烤房效率也有很大提升。
除了烤烟种植和烘烤管理,李林军还在烤烟收购季节担任烟叶预检员,负责组织立斯达片区的烟叶预检预约工作。
李林军在查看他管理的电能烤房(3月13日摄)。杨荣辉 摄
李林军的致富之路并不局限于烤烟,他还经营着一家玉米饲料加工厂,每年为他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此外,他还发展了生猪和肉牛养殖业。2024年,他家的毛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成为村里多元化发展的典范。
李林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多元化发展是促进烟农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他不仅通过烤烟种植和烘烤管理实现了自身收入的增长,还通过饲料加工和养殖业拓宽了致富渠道。“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们烟农也要不断学习,致富思路扩宽后,种烟轻松了,收入提高了,生活也越来越好。”李林军感慨道。(完)(沙雪康 姬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