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3/31 09:21:57
来源:昆明日报

海晏村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字体:

海晏村实现从传统渔村到文旅地标的华丽转身。

  为追赶一场浪漫的日落,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海晏村从一间咖啡馆到一间民宿,再到构建完整的文旅生态,通过不断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底蕴和自身潜力,重构乡村价值生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按照市委、市政府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提升改造工作要求,海晏村在“一村一策”打造,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发展思路指引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先后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七彩落霞观景创业社区等荣誉称号。目前,昆明市正推进“旅居云南”建设试点,培育19个乡村旅居重点示范村,要打造具有昆明特色的旅居标杆项目,海晏村便是其中之一。

  “生态优先”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传统渔村风貌逐渐消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海晏村一度面临发展和保护难题。面对困境,海晏村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2021年起,累计完成生态停车区建设、河道护栏改造、昆华女子中学旧址修缮及村史馆提升工程;2024年滇池度假区投入2亿元实施雨污分流、河道整治及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实现污水零入滇目标。同时,通过普及滇池保护法律知识、监管污水排放和垃圾分类等措施,确保经济活动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海晏村古渔文化保护”创新模式,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海晏村将村庄划分为网格,党支部成员都担任网格员,监管商户建设“三池”污水净化设施,负责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建立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纠纷。通过议事会等形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升自治能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物古迹保护、风貌管控,组织动员商户、群众积极支持、参与、配合村庄整治工作。社区“五社联动”的基层治理孵化培育了舞龙队、海晏特色渔村走秀队、海晏嬢嬢共创队三支社区社会组织团队,其中头戴阴丹蓝布帕的“海晏嬢嬢”成了海晏村乡村旅游的代言人和推广者。

  如今,进入海晏村由水磨坊改成的村史馆,就能深入了解海晏村600年的历史与文化,馆内陈列的泥塑,生动展现了海晏村渔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墙壁上详尽的文字,讲述着海晏村名字的由来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风雨洗礼。在青美术馆的“滇池之窗”,就能与历史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站在螺蛳墙前,看着那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螺壳,仿佛能看到远古时期,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场景。

  多元业态赋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业态重构,海晏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从传统渔村向复合型文旅目的地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引摊入市”,农业观光旅游+古渔文化保护开发,海晏村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民宿、美食、咖啡、艺术创作空间等新型业态落地,赋予闲置老屋新价值,村民有了更多发展出路,村子焕发出勃勃生机。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海晏村打造“七彩落霞”景观,布局文化艺术、高端民宿、滇味美食、16匠人坊、旅游服务5个业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记者从大渔街道获悉,截至目前,海晏村有经营主体过百户,2024年游客量超过220万人次,消费总额达1.05亿元;2025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20万人次,创收48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5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380万元,村民通过房屋租赁每户年均增收10万元至15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60个,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

  凭借绝美日落、古渔村风貌和不断完善的特色文旅项目,海晏村实现从传统渔村到文旅地标的华丽转身,成为“昆明乡村旅游新名片”和“旅居云南新热点”,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省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业态集群助推乡村旅居品质提升

  近年来,海晏村采用“政府 + 村集体 + 企业”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支持、村集体提供资源、企业投入运营,进行整村运营管理,整合国有企业及海晏村集体资产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对海晏村进行提升改造、业态植入。政府积极搭建招商平台,成功引进社会资本,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用于海晏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从2021年起,海晏村先后完成生态停车区、河道护栏等建设,对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码头观景台等进行提升改造。2023年,海晏社区进一步对青石板路进行修复,在进村路段铺设人行通道,开展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专项整治活动……一系列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的实施,让海晏村整体环境和风貌明显提升。

  “奔爱咖啡”、奔来书屋……在滇池度假区管委会的指导下,海晏村依托“奔来”文化品牌、奔来“1+N”两级环滇书院体系,共建联建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通过系统挖掘滇池文化资源,融合历史传承与文旅创新,打造“书香+生态+艺术”文化地标,形成书香滇池和环滇池文化产业带。

  目前,海晏村贝丘渔场、宴窝、院里院外等村民农房改造特色品牌餐饮项目投入运营,印月天际、拾之海等高端民宿完成改造,通过引入山隐文旅打造咖啡馆,建设海景餐厅、民宿等标杆项目,在建蔬菜花园研学基地打造亲子农耕体验区,为游客从“吃、住、行、游、娱、购”全方位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体验。此外,还规划投资建设136栋民宿、彩云129美食街区,发展有机蔬菜种植、观光农业、游学示范区等项目,改建青石板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满足度假旅居需求。

  目前,108公里的滇池绿道将海晏村与其他散落的古村落“串珠成链”,青石板路串联起明清时期的土基房,斑驳的墙体、屋檐下的渔网不仅是往昔生活的见证,更成为游客镜头里极具张力的文化符号。在这里,生态优美、文化繁荣、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缪亚平)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