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至4月2日,由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等联合主办的“外交官看中国・西双版纳行”活动圆满收官。来自18个国家的25位驻华使节跨越山海,奔赴“雨林秘境”西双版纳,深入勐海县、景洪市等地,通过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深入细致的产业考察、热烈诚挚的交流对话,亲身领略了西双版纳州以绿色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坚守绿色发展
茶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乐章
西双版纳,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孕育出众多特色物产,其中茶叶更是一张闪耀的名片。西双版纳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全力打造古茶山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探索出一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产品标志化、品种标准化、企业品牌化、产品绿色化、消费便捷化。
活动首站,驻华使节们走进了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在勐海茶厂大益馆,他们仿佛踏入了普洱茶的历史长河,深入了解普洱茶的深厚底蕴,参观现代化制茶生产线、藏茶阁与奥秘厅,探寻“茶与健康”的奥秘。驻华使节们还亲自上手,体验非遗制茶技艺,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茶饼。拉脱维亚驻华大使夫人难掩兴奋之情:“能在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下亲手制作茶饼,真是太棒了。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让我更直观地看到和了解茶的制作过程,意义非凡。”
在勐海茶厂的“大使茶园”,驻华使节们纷纷种下茶树,并挂上标注各自国家名称的标志牌与美好寄语。秘鲁驻中国使领馆临时代办激动地说:“此前我从未见过普洱茶树,现在终于知道它的模样了。普洱茶树形高大,和常见的矮小的茶树大不一样。我一定会再来,看看这茶树会茁壮成长到什么程度,就像秘鲁和中国的友谊一样,会愈发深厚。”
户外茶会活动中,尼加拉瓜驻中国使领馆商务参赞细细品味普洱茶后赞不绝口:“西双版纳太神奇了,这里的人热情好客,茶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很开心能来这里体验茶文化,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其味道和历史都令人陶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西双版纳,茶叶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见证。
全力赋能乡村
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崭新样板
此次活动,驻华使节们走进了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拉村,这是一个荣获“云南省级文明村”称号的傣族村寨。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曼拉村以“曼拉十条”为指引,创新治理模式,通过民主协商,将村规民约融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德治、法治、自治深度融合。如今的曼拉村,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民的法治与文明素养大幅提升,成为基层治理的新样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2.8万元。“这里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连农业生产都充满魅力。当地人民热情好客,向我们展示他们的文化、习俗,分享美食,这一切我们都会铭记在心。”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感慨道。
位于勐罕镇“旅游小环线”起点的“三曼乡村旅游景区”同样吸引了驻华使节们的目光。他们深入考察了曼空岱民俗文化体验区、曼峦站精品民宿康养区、曼空迈村旅游综合服务区等特色板块。这3个自然村凭借资源共用、平台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三曼”经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勾勒出组织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尼泊尔驻华大使称赞道:“通过乡村的建设和改造,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生活得十分幸福。我们看到,这些村庄已华丽转身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众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我坚信,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乡村振兴的优秀示范样板。”
驻华使节们还参访了西双版纳云上良品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凭借小糯玉米产业实现年产值3亿元,并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体系,引发使节们热烈讨论。
此次“外交官看中国・西双版纳行”活动,通过“参访+对话+体验”的形式,以外事促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西双版纳乃至中国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如今的西双版纳,正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开放的姿态促进自身发展,加快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未来,西双版纳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把我们的成功经验传递给更多地方,向世界展示西双版纳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潜力。(记者 王哲 胡攀 李柏霖 勐海县融媒体中心 朱晓年 景洪市融媒体中心 鲁鹏 张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