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云南将打造15个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县市
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把县域经济作为发展壮大“三大经济”的重要载体。到2030年,实现云南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县(市)达到15个。
培育“四个一批”县域经济
《意见》提出,将通过聚焦特色优势做强产业、促进就业创业扩容提质、统筹硬件软件补齐短板、推进城乡融合深入发展、协同改革开放增强动力,5个方面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路径。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县(市)达到15个,200亿元至500亿元的县(市)达到40个。全省年度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50万人,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产业支撑方面看,云南将实施“四个一批”,即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培育一批工业大县、培育一批文旅名县、培育一批口岸强县。具体来说,云南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探索设施农业多元投入机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申报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差异化开发产品服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工业领域,云南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县(市)谋划氢能项目,研发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开展电化学储能、氢储能和“光储充”多元化试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建设智算中心,在医疗卫生、旅游、农业、教育等领域开展应用人工智能试点。
在文旅领域,云南通过加快旅游业态创新、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等措施,形成一批文旅名县。推进“旅居云南”建设,推进旅游与节庆、演艺、研学等融合发展。构建“央媒+地方媒体+文旅企业”联动、线上线下一体推广的品牌传播矩阵。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IP,创新开展“大家系列”5个专项活动,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交流合作,高质量办好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
在口岸领域,云南将发展落地加工、提升通关效能、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全省沿边县(市)经济大起来、强起来。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推广运用“运抵直通”通关模式。创新“边民互市+合作社(互助组)+落地加工企业”等多种发展模式,构建边民、村集体、合作社、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从就业创业方面看,云南通过扩大县域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措施,促进就业创业扩容提质。包括构建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以零工市场、“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技能云南”行动,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施。探索“高原特色农业+创业”“文旅康养+创业”“绿美乡村+创业”等模式,建设一批创业街区、社区和村落。
从补齐软硬件短板方面看,云南通过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县城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县城建设品质等措施不断完善。包括在口岸(重点通道)所在地合理布局建设边境贸易商品市场、商贸中心、边民互市场所。
推进市政公共设施及建筑等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遴选70个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具有Ⅰ级及以上水平的县级儿童急救点。
从推进城乡融合方面看,云南将把构建城乡一体化空间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配置、提升城乡一体化治理水平等作为重点措施。其中,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完善以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辐射带动乡村的城乡一体化空间格局。把县城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与周边城市和县城联动发展,强化县城连接城市、辐射乡村能力。
从改革开放协同方面看,云南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开放合作。包括积极稳妥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开展新增整县、整市承包地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推进沪滇“16+16”园区合作共建,积极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成本敏感型产业转移。实施“云品入沪”“云品出滇”工程和“百县百品”行动。(记者 廖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