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4月10日电(柴静 徐华陵)4月8日,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烽火志与奥运冠军“为国而战”的拼搏魂,在云南师范大学跨时代“相遇”了——李晓霞、刘诗雯、许昕、马龙4名国乒奥运冠军走进该校,与师生们作交流分享。他们结合自身成长故事,带给现场师生榜样的力量……
李晓霞、刘诗雯、许昕、马龙分享拼搏心得(4月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关于体育精神 李晓霞这样说
李晓霞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女子乒乓球全满贯得主,如今是沈阳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授。“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给云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带来一堂我的课。”作为大学教授,李晓霞来到云南师范大学颇有感触,她的提议引得现场阵阵欢呼,而更让现场师生深有感触的,是她关于体育精神的分享。
李晓霞(左)作交流分享(4月8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在李晓霞看来,雄鹰和蜗牛都是能到达金字塔尖的两种动物,而蜗牛的精神则更趋近于体育精神。“雄鹰的飞翔能力是天赋,蜗牛是即使被打回到起点,依然能一步步向上爬。”李晓霞说,这种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是体育精神。
李晓霞(左)与小朋友切磋球技(4月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刘诗雯:用决心和信念迎接高光时刻 战胜低谷
对于里约奥运会女团冠军、世乒赛“五冠王”刘诗雯来说,在成长历程中,榜样的力量十分重要。“我的职业生涯跌宕起伏,有过高光时刻,也有过失利和低谷。”谈及自己的职业生涯,刘诗雯说,面对失利与低谷,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信念。
刘诗雯(右)作分享交流(4月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在她看来,失利与低谷有的时候也可以转化成激励自己的力量,要从失利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只要心中有梦想,能够坚持下去,未来的某一个瞬间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大家看到我们夺冠的是一瞬间,但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刘诗雯说,技战术、抗压能力、对对手的分析,都需要一点一滴地打磨,不断完善自己,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在赛场上就会像一个蓄势待发的猛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
刘诗雯与“西南联大队”球员切磋球技(4月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许昕:做有创意的“反面教材”
活动现场,许昕解释了自己“大蟒”这一外号的由来:“蟒蛇最大的特点是,一旦目标出现,它就锁定目标,不会让目标逃走。我的打法更多时候是与对手纠缠到最后,让他们‘破防’,然后机会就来了。”许昕认为,与自己的队友们相比,自己更像“反面教材”,但是身边优秀的队友激励他去努力,去做更强的自己。
许昕(右)作分享交流(4月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许昕调侃道,自己打出来的一些“神球”,都是因为自己是“反面教材”,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天花乱坠的创意。“训练特别扎实的人,他会苦练基本功,心里、脑子里想的东西会在球台上直接反映出来,但是我经历过乒乓球的不同时期,所以我可能会尝试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技术和风格。”许昕认为,创新、智慧、聪明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挖掘出自己的特点。
乒乓球奥运冠军许昕与“西南联大队”球员切磋球技(4月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马龙:要么接受失败 要么全力以赴
对于参加过四届奥运会,马龙用“巧了”两个字来形容。从陪练到成为国乒的核心力量,马龙说,自己是幸运的。对他来说,冠军只有一个,无论大小比赛,能拿冠军都不容易,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才能抗住压力。
马龙(中)作分享交流(4月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我对于乒乓球的感情是,不允许自己拿它去开玩笑。”马龙说,每一次面对训练、面对比赛,他都想做好,因为竞技体育没有平局,要么接受失败,要么全力以赴去努力争取胜利。
在他看来,体育精神就是不断突破自我的极限,他坦言,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有时候是很难的,尤其是特别疲累的时候,但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这些都可以克服。此外,他也谈到,体育精神不光是赢得比赛,更多时候是要教会自己如何面对输赢,并且不被失败打倒,能够在逆境当中重生。
马龙与“西南联大队”球员切磋球技(4月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分享结束后,4名奥运冠军还在现场与西南联大代表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以及云南师范大学的乒乓球选手组成的队伍,以及中小学生代表等进行了有趣的表演赛,让现场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了乒乓球与奥运冠军的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