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宏师范学院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独特区位,以“为国守边的教育人”为使命,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度融入办学实践,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创新育人模式、拓展教育维度,构建起“历史浸润—理论铸魂—实践淬炼”的全链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德宏师范学院深挖滇西抗战历史资源,将其转化为国家安全教育的生动教材。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武装部创新打造常态化的“行走的国防课”,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松山战役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课堂,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历史重现等方式,让师生亲历“滇缅公路上的生死运输线”“焦土抗战中的民族脊梁”。学校军事理论教研团队以滇西抗战为轴心,构建“理论+实践+体验”三维教学模式,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陈述教授将边疆抗战故事传播至全国,让历史记忆转化为新时代的戍边担当。
德宏师范学院师生在滇西抗战纪念馆开展“行走的国防课”活动(3月28日摄)。
同时,德宏师范学院突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大安全”教育格局,针对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挑战,联合公安部门建立反诈工作室,通过“案例警示+技术防范+心理干预”机制筑牢校园反诈防火墙;高质量科研课题聚焦边疆治理和国家安全;依托生态学科优势,组建“飞扬环保志愿队”,开展“守护雨林·青年在行动”系列实践,将生态安全理念融入日常;青年法学会连续多年于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普法专项行动,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宣传走深走实;国防后备连更以“讲武堂”系列讲座深化国防教育,激发青年“国之大者”的使命自觉。
此外,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师资摇篮,德宏师范学院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通过“边疆教育+国防教育”双轨并行的课程改革,培育“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戍边教师,并连续5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输送多民族优秀学子投身国防,彰显“教育戍边”的深层效应。德宏师范学院傣族学生岩温罕在参与“重走滇缅公路”实践后投身军营,他说:“先辈用血肉筑路,我们用知识守边,这是新时代青年对‘国土不可寸失’的诠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