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4/15 10:57:26
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跟着团长看“丰”景丨西双版纳勐海县茶产业:从“一片叶子”到“绿色财富”

字体: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是普洱茶的故乡之一,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个拥有90.59万亩茶园、5.62万亩古茶树资源的茶叶种植大县,每年产出的干毛茶总产量高达4.11万吨,占全省的近7%,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39.6亿元。在这里,茶不仅是经济的支柱,更是文化的灵魂,是28万涉茶人口的希望与寄托。

  然而,传统茶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市场波动、供需失衡、转型升级的重重挑战,勐海县踏上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开启了一场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深刻变革。在科技创新的赋能下,勐海县正努力将“一片叶子”打造成“绿色财富”,让古老的茶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茶乡传奇”。

 传统茶乡的“科技新篇”

  勐海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面对传统茶产业的发展瓶颈,勐海县积极寻求科技赋能。勐海农科服务团团长何青元说:“我们通过推广茶树良种及茶园实用技术,争取重大项目支持,建立科技助农增收示范基地等一系列举措,让科技成为了勐海茶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何青元介绍,勐海农科服务团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金融”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模式,构建了从技术研发到品牌打造的完整创新链。近年来,勐海县成功推广了“勐海大叶种”“云抗10号”“紫娟”等茶树良种80余万亩,持续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性系低产老茶园低密度留养”等茶园实用技术,同时加大古茶园、古茶树保护力度,推广古茶园改造、管理、采摘、养护技术,确保古茶资源可持续利用。

勐海农科服务团在勐海县老班章古茶园指导古茶树保护性采摘(资料图)。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让茶农受益。”何青元说,“通过建立科技助农增收示范基地,我们不仅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还帮助茶农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勐海县的茶产业发展中,“政企产研”协同创新模式成为了一大亮点。“我们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共同推动茶产业的科技创新。”勐海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陈春提到,“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还为企业和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以勐海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为例,9家“政企产研”单位联合推进,以“普洱茶产业+数字经济”创新应用与示范为重点方向,推动普洱茶产业“数字化打造、基地化管理、绿色化加工、品牌化推广、平台化服务”,助力勐海普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这种模式,我们不仅提升了茶产业的科技含量,还推动了茶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勐海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何青元表示。

 从“茶园”到“茶旅”的多元融合

  除了在种植和加工环节的科技创新,勐海县还积极探索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区,勐海县不仅延长了茶产业链,还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

  “我们希望让游客在体验茶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勐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罗克林奇说,“茶旅融合是我们推动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乡,游客可以参观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车间,了解茶叶从采摘到加工的全过程。同时,通过数字化展示平台,游客还可以追溯茶叶的产地、采摘时间等信息,实现了“从茶园到杯中”的全链条体验。

  “这种多元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还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何青元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勐海茶文化的魅力。”

  尽管勐海县在茶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市场供需失衡、转型升级风险高、行业乱象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通过建立‘一物一码’溯源系统,严控直播间低价倾销,建立经销商价格保护机制,有效解决了市场乱象问题。”勐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蒋文云表示,“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茶产业的品质和效率,还为市场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勐海县还通过举办各类茶产业主题座谈会、茶艺培训等活动,提升茶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面对挑战,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破局。”何青元说,通过科技的力量,促进勐海县茶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蓬勃发展,推动茶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稳步提升。

  “我们相信,通过科技创新的赋能,勐海茶产业一定能够实现从‘小绿叶’到‘大产业’的跨越。”勐海县人民政府县长曾永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勐海茶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勐海。”

  在科技的助力下,勐海县的茶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传统茶园到现代化加工车间,从单一的茶叶销售到多元化的茶旅融合,勐海县的茶产业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于2022年牵头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组织了130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129个农业科技服务团,实现对云南省所有县市区的全覆盖。两年来,农科服务团深入县市、乡村、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深受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被亲切地称为“接地气的技术员”“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完)

【纠错】 【责任编辑: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