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烟农邓志国已经蹲在自家烟田埂上。他抓了把泥土在掌心揉搓,“今年土里带着油性,是种烟的好年成。”
近几年邓志国靠着种植烤烟,不仅盖了新房,去年还买了一辆新车。此刻,他聘请的合作社专业机耕队正为他翻犁烟田。在大栗树乡石桥规范育苗点内,邓志国的老伴通过观察口检查着今年的烟苗长势后表示,“再等半个月就可以移栽了。”
烟农王保国聘请机耕队翻犁烟田(4月17日摄)。
邓志国是当地合作社育苗的技术管理人员,多年的育苗经历让他和老伴练就了娴熟的育苗技术,阶段式、现代化的育苗方式保证了烟苗的茁壮成长。
大栗树乡腻科街村烟农王保国,运用规范的“拉线定位起垄”在烟地“作画”。起垄机沿着撒好的石灰划出笔直的垄沟,既留住雨水,又让烟株均匀采光。“通过地形规划的墒向,加之提前预留的三沟,以后再通过地膜覆盖,水土保持更牢靠”。烟田中,合作社的专业机耕队正使用起垄机起垄,日均效率是人工的20倍。
这种“山地人工+坝子机械”的协作模式,正在马关县铺开。在山区机械难以覆盖的区域,烟农们用上便携式、背负式的器械,让山区也覆盖上了烟叶的翠绿;而山下的坝子,整地理墒打塘一体机,在GPS导航下走出笔直线条。
在大栗树乡,政府对于部分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农户开展有机肥免费领取施用;烟草部门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对种植烟叶的烟农进行多项政策补贴;物资、技术、服务、金叶助学金……一系列助农政策温暖着烟农的心田。
在当地大田移栽预整地暨移栽培训会的现场,烟农们围在一起,听着生产技术员的技术讲解。“以前觉得种烟就是力气活,现在才知道是技术活。”刚承包了50亩烟田的吴华林在笔记本上画满重点,“什么时候栽烟,怎么栽烟,烟叶采收后种什么,既能改善土壤又增加收入,烟站技术员帮我们规划得清清楚楚,现在栽烟可比以前省心多了。”(完)(陈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