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滇红花采收旺季,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五印乡白池村委会来龙佐小村,田间已是一片忙碌,待最后一茬滇红花归仓,村民们将开始整地、移栽烤烟。
白池村村民正在采摘滇红花(资料图)。
近年来,白池村依托高寒冷凉气候资源,引导村民发展滇红花等中药材种植产业,探索出“烤烟+滇红花”的烟药轮作新模式,村民在烟后种植滇红花,来年四月再移栽烤烟,将传统耕作周期拓展为双季生产体系,实现了接茬增收。
一大早,张家顺一家人头戴草帽,手指翻飞间,一朵朵饱满的滇红花花苞已被轻轻摘下,落入腰间的竹篓。“今年滇红花长势特别好,价格也稳定,这一季我家9亩滇红花预计收入2万元。”张家顺说。
在村委会和巍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大力推动下,白池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将零散、不规整的田地形成连片。目前,该村已形成四大集中连片区域,最大连片面积达220余亩。“这些年由于村民手中的土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不少缺乏劳动力的村民直接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荒弃了。今年,我们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开始推进土地流转,按需动态整合土地资源,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白池村村支书、主任张定永说道。
乘着土地流转的好时机,张家顺从邻户手里顺利流转了2亩田地,与自家的田地形成了15亩连片种植烤烟,实现土地连片后,能减少三四个人工,还可以腾出人力做其他事情,再加上种植滇红花的收入,一年下来将有七万多元的收入。
如今,随着土地资源不断盘活,一场以土地流转破局、用“烟药轮作”解题的乡村振兴变革在白池村展开。(完)(席承志)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