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余亩烟田上黑膜如波涛翻滚,滴灌系统织成细密网络,抗旱水塔在阳光下闪耀,无人机轻盈掠过新绿烟苗均匀喷洒着生物制剂……时下,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各乡镇烤烟移栽工作已陆续开始。
烟农正在使用机械覆膜机盖膜(4月10日摄)。杨淑涵 摄
今年以来,永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实施“智慧培训固根基、节水增效增活力、机械助力提效能”三大举措加速“春耕进程”提质增效。
智慧课堂到地头 老农人解锁“云种烟”
在永德县永康镇的烤烟示范基地,100余名烟农围成两排,专注观摩烟站技术员的移栽演示。“墒高35厘米、塘深18公分、株距50厘米的标准既能保水又防病害,滴灌带要滴水孔朝上紧贴根部。”永康烟站站长段从勇边说边示范,无人机在头顶盘旋拍摄,实时将操作细节记录上传。烟农周永平打开手机,进入“香叶智农”平台里的农友学堂模块,上面定期为烟农更新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中耕管理要点等知识。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服务模式,真正让烟农实现从“会种烟”到“慧种烟”的跨越。
烟站技术员讲解膜下苗移栽技术流程(4月7日摄)。张世相 摄
今年,永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运用“1+5+N”培训模式,即1名技术员对接5片烟区、服务N户烟农,烟站构建“集中培训+分片指导+线上答疑”三级服务体系,借助“田间课堂+云平台”双线教学模式,将标准化技术要点细化到每个生产环节。
水塔连通“智慧脉” 滴灌织就“抗旱网”
走进永康镇核心烟田示范区,山区5座抗旱水塔通过几卷塑料输水管道串联成脉,搭配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技术员李四林轻点手机便能“一键注水”。
黑色滴灌带排列成网,出水孔正均匀地吐着“银丝”,精准注入每一株烟苗根部,远处,新栽的烟苗在滴灌滋养下“挺直”腰杆,嫩叶上的水痕未干,已悄然镀上一层生机勃勃的油绿。
铁牛耕春“刨”金窝 银甲覆垄锁丰年
晨雾未散,两台身披“红甲”的移栽打塘机在烟田列阵轰鸣,锋利的螺旋刀片快速翻滚,在疏松垄床上精准抛出深18厘米的塘穴,烟农刘金荣抓起一把塘土笑道:“株距误差不超2厘米,这‘铁牛’一天能打30亩地,顶我们20个劳力。”
烟田布满网状节水滴灌带(4月5日摄)。段从勇 摄
日头渐高,新栽的烟苗在标准塘穴中亭亭玉立,覆膜机陆续登场,四组机械臂默契配合,开沟、展膜、压边、覆土四道工序行云流水,地膜在滚轮牵引下铺展,膜边自动嵌入的U型土埂,保温又保湿。
从智能温棚里破土的嫩芽到阡陌间挺立的株苗,从抗旱池泛起的涟漪到滴灌带跃动的清流,永德烟区正用科技之笔书写绿色发展答卷。(完)(张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