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垮土村瑶族姑娘在古茶树林中“直播”带货。 (记者 张文峰 摄)
一座座青山绵延不绝,一片片茶园碧绿如染,坐落于滇东南的边陲小城麻栗坡县,拥有茶园面积3.5万余亩、约40万株古茶树。
近年来,麻栗坡县将茶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的重要产业,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立足本土古树茶资源,强化品牌打造、深化科技赋能、完善联农机制,不断擦亮老山茶品牌,着力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从“山野”到“国礼”,“老山茶”从边境深山走向世界舞台,一片绿叶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群山环拱,茶韵飘香。步入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垮土村茶坪山古树茶园,雾气扑面而来,高低错落的茶树自山脚绵延至山顶,宛如绿色丝带缠绕山间。
一大早,茶农李津荣就背起竹篓上山采茶。搭上扶梯站到近6米高的茶树上,手指一捏一提,便精准采下茶树顶端那一芽一叶的嫩尖。眼下正是垮土村最为繁忙的采茶季,李津荣说,全家人齐上阵从早忙到晚,一天下来,能采几十斤鲜叶,按照25元一公斤的市场价,收入十分可观。
采摘的鲜叶需及时加工,茶山下的垮土村,制茶机器昼夜不停。“十来岁的时候,茶叶5毛一斤,茶叶品牌不响、销售不畅,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现在自己制茶卖茶,收入增长了10倍不止。”茶厂里,麻栗坡一锅好茶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廷君忙得脚不沾地,加紧将鲜叶制成毛茶。
垮土瑶寨背靠大梁顶山,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高山深谷孕育了百年千亩古茶树,茶坪山生态茶园连片面积超过2000亩,是垮土村42户瑶族人家的“绿色银行”。过去,村民一度守着好生态换不来好收成,“有的村民片面追求产量,管理方式粗放,茶叶品质受影响,加上制茶工艺落后,茶叶卖不出好价钱。”黄廷君说。
靠山吃山得换种吃法。为转变村民观念,麻栗坡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加强古树茶资源保护;依托专家工作站、农科院等部门解决茶树老化问题、优化病虫害防治;组织茶农外出参观培训,提升茶树种植管理水平。如今,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守住好生态、好资源,才能让好茶卖出好价钱。
“产品质量提升了,价格自然连年提升。”黄廷君说,为提高茶叶附加值,将更多收益留给茶农,县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茶农创业,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垮土村注册了两个公司、3个合作社、1个茶厂,具有加工销售小作坊11个,各经营主体就地向茶农收购鲜叶,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沿着垮土村盘山而下,路旁的麻栗坡霖瑶古韵茶叶厂茶香扑鼻,前来销售新叶的茶农络绎不绝。37岁的瑶家妹子李云丽正操作着滚筒杀青机:“这两台机器可是厂里的老员工了,机器制茶产量上涨了,品质也更稳定。”在猛硐乡长大的李云丽,祖祖辈辈都种茶、制茶,“小时候父亲用柴火炒锅炒茶,5斤鲜叶纯手工制作10个小时,才能产出1斤毛茶,通宵达旦地赶制茶叶,没掌控好火候就会炒糊,稍不留神就会被烫伤。”李云丽笑着说。
2023年,在外交部的帮扶下,麻栗坡古树茶被纳入了国礼目录,赠送给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受到了广泛好评。蓬勃发展的茶产业让更多茶农发家致富有了底气,“现在有了老山茶团体标准,加工更规范,以前做大通货,现在产品更细分。”除了投入现代化生产设备,改良加工工艺,李云丽不断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销路越来越好,“这两年顺应市场,开始尝试单株等细分产品。第一批新茶做出来,已经被预订一空。”
改变不止于此。“过去,本地缺乏具有资质的龙头企业,我们初制加工的毛料只能送往普洱等地进行代加工或售卖,如今毛料送到5公里外的新华国茶厂就能就地加工。”李云丽说。
补短板,强链条,2023年在外交部牵线搭桥下,新华国茶厂落地麻栗坡,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有效整合当地茶产业资源,实现了采摘、初加工、深加工、销售“一条龙”,打通了茶产业链各个环节。“我们根据麻栗坡产区的古树茶特征建立了一套生产工艺标准,并开发出了麻栗坡友谊茶、外交茶等10余种中高端产品,产品销往国内外。”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麻栗坡茶叶分公司厂长赵炳耀说,2024年新华国茶厂采购新叶50余吨,与当地15家合作社和茶企达成深度合作,实现原料就地加工,有效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
目前,麻栗坡县已培育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28家、合作社19个、小作坊15个、具有SC生产许可证的茶叶加工企业7家。2024年,麻栗坡县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2亿元。
沸水缓缓浇下,茶叶在上下翻滚中舒展开来,汤色渐渐黄绿明亮,茶香中蕴含着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这是今年做出的第一批新茶,品质不比原产地逊色。”在新华国茶厂展厅里,赵炳耀一边沏茶一边讲述麻栗坡茶叶的故事。
“深山幽谷里涵养了麻栗坡古树茶数百年的乡野特质,蕴出自然的柔、甜,使得麻栗坡茶叶适制性广、适口性强,用来制作面向外国人的国礼茶再合适不过。”端起一杯刚冲泡好的茶汤,赵炳耀坦然道出麻栗坡茶叶作为国礼茶的发展定位和生存智慧。
近年来,麻栗县连续举办三届“老山国际春茶节”,麻栗坡茶贴上“国礼”标签火热出圈,“老山茶”品牌辨识度越来越高。
“麻栗坡古树茶要在市场上突围,品牌塑造十分关键。”麻栗坡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陆春说,2021年,麻栗坡县加快“老山茶”区域品牌打造,形成了以“老山茶”“猛硐古茶”“新华国茶”等品牌为中心的系列产品,并积极组织茶企参展、参评,进一步提升了“老山茶”的品牌影响力。2023年,麻栗坡县制定“麻栗坡老山茶”系列产品团体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同时成立技术审查会,监管茶叶生产是否符合标准。
如今,麻栗坡茶叶从原料输出到品牌溢价,茶产业已成为麻栗坡县知名特色产业、富民产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麻栗坡县的茶企、茶农规范茶园种植,加强古茶树保护、提升茶叶品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老山茶·香天下·和世界’品牌。”陆春说。(记者 王世涵 张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