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现场,评审团公布评选结果。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新华网昆明4月24日电(念新洪)“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24日在北京揭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成功入选。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千米,核心区约3平方千米。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又“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滇王之印”于1956年出土,实证了关于古滇国的文献记载。但长期以来,关于古滇国的考古工作主要围绕墓地、墓葬开展,石寨山文化的聚落遗址何在?益州郡郡治又何在?一直是个谜。而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则揭开了这个谜题。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拼版照片)。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经过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河泊所遗址西部以石寨山文化聚落为主体,发掘清理出居住区、祭祀区、手工业区等功能分区,出土的“滇国相印”封泥提示此区域极有可能是古滇国都邑。而遗址东部上蒜第一小学附近,则找到了汉代益州郡郡治的重要线索。
2021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泊所遗址东部上蒜第一小学附近,发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的环壕,其内清理出从汉代延续至魏晋的两期城墙,汉代城墙下叠压大型木构遗存,并揭示出汉晋时期的道路、水井、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
河泊所遗址,考古工作者对简牍进行红外扫描(摄于2023年1月2日)。新华网 李浩 摄
封泥和简牍,是河泊所遗址的两大重要发现。截至目前,出土两汉时期的封泥达2000余枚,其中大部分为官印封泥,包括“滇国相印”“滇王相印”“益州太守章”“益州刺史”等;发现简牍5万余枚,其中有字简牍1.4万余枚,内容包括文告、官方往来文书、司法文书、户版、名籍、书信、典籍等。此外,遗址还出土了“益州”铭文瓦当、“永元三年官当”等纪年瓦当和素面砖、花纹砖等重要遗物。
河泊所遗址出土的有字简牍。新华网发(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河泊所遗址发现的汉晋时期城墙、壕沟、道路、大型高台建筑基址,以及与“益州郡”有关的铭文瓦当、官印封泥、有字简牍等文字实物,实证了河泊所遗址就是汉代益州郡郡治所在地!
从西南夷到益州郡,河泊所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见证了西南边疆与中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西南边疆从“多元”融入中华文明“一体”格局历史进程的典型案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