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以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纯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来到丽江、留在丽江,成为“新丽江人”。目前,来丽江旅居的主要客群以“候鸟式养老”群体和追求“慢生活”的中青年为主,平均停留时长约15至30天。2024年,丽江接待旅居客14.5万人次。
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普济村村景(资料图)。新华网发(丽江市委宣传部 供图)
作为旅居丽江的重点领域,丽江正全力推进乡村旅居产业发展,2024年底,丽江市印发实施《加快推进旅居丽江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到2027年全市建设150个乡村旅居重点村的目标。
“旅居客”成为“新村民”
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普济村,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拉市镇南尧村等乡村,村内道路建设良好、公共娱乐设施完善、两污处理设备先进,生活便利且环境优美,为发展乡村旅居奠定了基础。
“普济村有600多年建村史,这里民风淳朴、乡愁浓厚,来这里旅居,可以探寻美丽山水与烟火气息交融的丽江答案。”近日,丽江市市长李刚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发出了邀请。
普济村村民和旅居客共住一个院子(4月16日摄)。新华网 和润仙 摄
当前,普济村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民俗文化,以建设最美乡愁带为目标,系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旅居产业,吸引了年轻的网络创业者、避暑康养的老年人、自费训练的职业体育运动员等群体前来旅居。
在普济村,旅居者可以享受台球室、健身房、电动车租赁等生活服务,闲暇还可以采摘蔬菜、村道健身漫步,体验久违的乡愁生活。来自北京的陈林夫妇在普济村一组旅居了近半年,“丽江民风淳朴、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我很喜欢本地的米线、腊排骨等特色美食,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去周边旅游,闲暇时改造旅居的院子。”陈林说。
朱古在玉湖村开的书吧(4月16日摄)。新华网 和润仙 摄
来自广东的作家朱古在丽江玉湖村旅居了12年,如今一家3口在玉湖村开了一家书吧,经营着茶叶生意。“为了寻找安静的角落写作,我来到了玉湖。”朱古在2015年开了书吧,长租了玉湖村的这个院子,希望能继续在丽江过旅居生活。
多样化产品满足旅居者多元化体验需求
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业态,不仅丰富了旅居者的日常生活,也逐渐成为丽江旅居产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真正诠释了旅居“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
古城区金山街道金山社区红光村“喵的鸭梨旅宿”,以独特的宠物友好为主题,针对年轻人的社交属性,探索出“以社群运营为主,住宿服务为辅”的旅居模式,注重营造轻松惬意的居住体验。
“喵的鸭梨旅宿”一隅(资料图)。新华网发(丽江市委宣传部 供图)
除了带动村民为旅居客提供就餐、出行等基础服务,“喵的鸭梨旅宿”还针对游客不同需求和爱好,组织开展桌球、农事体验、烧烤聚会、特色民俗活动等场景丰富的主题活动和体验业态,拉近了游客之间的距离,赋予了旅居者更多情绪价值,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爱宠人士前来体验。
据介绍,“喵的鸭梨旅宿”自2024年6月营业至2025年春节期间,平均入住率约60%,旺季期间入住率可达到100%,大部分旅居者入住时长为1至3个月。
随着玉龙县拉市镇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产业提升项目的稳步推进,拉市镇人居环境变美,村民把自家院落改造为了民宿,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旅居环境。
拉市镇南尧村村民改造自家房子做成民宿(4月17日摄)。新华网 和润仙 摄
“游客在南尧村可以体验到家的温馨,参与村民家的喜事,如婚宴、年猪客等,并动手制作纳西族传统美食,感受纳西族的诚挚与热情。”拉市镇南尧村村民李雪涛说。
打造主客共享的乡村旅居目的地
丽江市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自然和文化资源,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旅居产品,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打造“地域特色明显、优势资源突出、经营主体聚集、服务设施完备、休闲内涵丰富、功能开发多元、联农带农突出”的乡村旅居产品。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荣祥表示,未来丽江市将结合全市民宿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具体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旅居水电路、康养娱乐、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指导各地按照“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充分盘活闲置资产开展旅居建设,打造主客共享的丽江乡村旅居目的地。
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镇瓦拉壁村(资料图)。新华网发(丽江市委宣传部 供图)
此外,丽江市将按照“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的思路,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结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金牌旅游村和乡愁旅游带、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推动乡村旅游的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充分发挥各地乡村旅居资源、特色,加快全市乡村旅居样板村组建设,示范引导各地积极拓展乡村旅居业态,让更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完)(罗春明 和润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