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万亩烟田里,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的深度对话正在上演。随着新型三垄移栽机在田垄间划出笔直的绿线,这个曾经依靠“人背牛驮”的山地小城,正以“机械臂膀”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破茧:从弯弓劳作到机械化作业
“谁能想到我们山里种烟也能坐上‘铁牛’?”在马关县夹寒箐镇烟田里,种烟20多年的万文富说,新引进的移栽农机,让他的春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需若干个劳动力完成的移栽作业,如今3人机组日均可完成15亩种植量,效率提升近5倍。同时,可装载9盘烟苗的载具设计,消除了往日田间反复取苗的奔波。
在30公里外的马关县大栗树乡,覆膜机正在运行。烟农李加孟说,“过去3人干的覆膜活,现在一个人就能拿下,每亩省下30元成本,腾出的劳力还能去帮工。”如今,李加孟已成为农机推广的志愿宣传员。
大栗树烟叶收购站工作人员正在演示“三人三垄”移栽(4月30日摄)。
蝶变:全链条机械化破解增收困局
走进大栗树石桥育苗基地,播种机正在精准运行。育苗点管理员邓志国介绍,“机械播种让空穴率从3%降到不足1%,用工量锐减75%。”这位爱钻研的“新农人”还创新研发智能遥控小装置,实现了育苗池放水的“云端操控”。
马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杨仕迁表示,“2025年通过10余类新型农机的集中展示,已构建起覆盖整地、理墒、移栽、覆膜的全流程机械化体系。特别针对山区地形研发的微型耕作设备,让‘背篓里的农机’成为可能,真正实现‘大机械下田,小机械上山’的立体布局。”
展望:智慧农业绘就新蓝图
在马关县今年召开的农机推广会上,农业机械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研发,力争通过挂件更换,实现单台设备即可满足整季种植需求。”马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目前已谋划搭建了“互联网+农机”服务平台,将设备调度、技术指导、维保服务搬上云端。(完)(李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