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双语”服务为纽带,将现代烟草农业技术融入佤族群众生产生活,谱写了一曲产业振兴与民族团结的交响乐章。
组织佤族烟农通过“火塘夜校”开展技术培训(4月5日摄)。田李佤杰 摄
语言障碍曾是制约佤族烟农掌握种植技术的首要难题。沧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双语为桥,组建“技术员+双语传译”服务团队,走进沧源县勐来乡、糯良乡等佤族村寨,将汉语技术宣传册用充满乡土气息的佤语进行讲解,形成“火塘夜校”“田垄课堂”等沉浸式培训场景。
烟稻轮作区的烟后稻长势良好(资料图)。田李佤杰 摄
沧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织人员潜心编撰了《佤汉双语植保手册》,农时安排及病虫害防治要诀皆以佤文详解并辅以图示,实现农业技术服务的精准触达。
“以前种烤烟总遇到技术难题,有的技术听不懂导致产量上不去。现在有了双语服务,技术员用佤语手把手教,既亲切又好懂,病虫害防治都到位了。”糯良乡糯良村佤族烟农卫艾惹说。
近年来,沧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构建“以烟促稻、以烟稳粮”产业融合模式,通过优化烤烟与水稻的时空资源配置,探索出稳粮增收的农业发展路径。
勐来乡千亩烟田航拍图(5月9日摄)。田李佤杰 摄
2024年沧源县烟稻轮作推广面积达1.4万亩,创新实施“烟后稻”周年轮作体系,实现“一田双收”高效种植,亩均产值突破5000元。
未来,沧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继续深化拓展双语服务内涵,让产业振兴的歌声畅享阿佤山乡。(完)(田李佤杰)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