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29 17:26:40
来源:保山市委宣传部

腾冲党员守初心:兴产业传文脉 共绘边境振兴图

字体:

  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一批共产党员扎根大地,以初心为舵,以实干为桨,在产业振兴与文化传承的赛道上奋力前行。苏成玖、余华亮、麻永春三位党员,用各自的实践诠释着党建引领下边境村寨的发展路径,共同勾勒出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好乡村画卷。

  党建领航破困局 荒坡变身 聚宝盆

  “战场立功易,带民致富难”是明光镇麻栎村党总支书记苏成玖的座右铭。作为党龄28年的退伍军人,他将在部队锤炼的担当精神融入乡村发展建设中。2017年上任以来,他直面村庄土地零散、产业空心的问题,带领党员队伍踏遍全村3万亩山地,走访1336户村民,7次外出取经寻找发展良策。

腾冲明光镇航拍(7月18日摄)。

  为示范产业发展优势,带动村民参与,苏成玖和23名党员自筹19万元建起肉牛场,成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党员带头试种乌龙茶、推广青贮玉米,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如今,麻栎村5670亩烤烟与2100亩生态茶园构成稳定产业基底,肉牛存栏超8000头,畜粪还田形成生态循环链。2024年整合的1300亩“闲散地”引入鲜食豌豆、白果种植,预计增收150万元,村集体经济向百万元目标稳步迈进。

  特色产业铺富路 茶香飘溢边疆村

  在明光镇自治村,党总支书记余华亮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村”的特色发展之路。1987年入党的他,“带领乡亲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始终扎根在心里,2005年,在政府的动员下,他率先与当时的种植带头人麻文旺带头开垦280亩茶园,迈出产业发展第一步。

明光镇麻栎村航拍(7月18日摄)。

  面对村民“绿叶子能变钱?”的疑虑,村党组织坚持党员示范引领,逐年扩大种植规模。2015 年,在上级支持下,引进台湾青心乌龙品种,成立专业公司,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结合持续不断的农技培训,实现茶产业标准化、市场化发展。目前,自治村90%以上的家庭参与茶产业,种植面积达万亩规模。据统计,2024年该村茶产业带动农业产值超2300万元,工业产值突破1.5亿元,村民人均茶叶收入达3165元,完成高山“土地资源”向“产业资源”的转型。

余华亮与村民一起采茶(7月18日摄)。

  文化赋能添活力 墙绘传承民族魂

  “画里的火塘,能‘温暖’寨子就行。”明光镇自治村大龙坝村村民小组长麻永春说。作为党员和农民画家,他30年如一日“白天握锄头,晚上抓画杆”,创作了各类作品四五百幅,更以墙绘形式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生。

  在大龙坝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麻永春提议将傈僳族“迁徙史”“拓荒史”“民俗史”绘在村里墙面,得到了党员群众的支持。他与两名搭档耗时三个多月,完成483平方米民族文化墙绘,迁徙马队、三弦舞、同心酒等民俗场景跃然墙上,傈僳族的故事在墙壁上流动。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吸引外村参观学习,也激发青少年对傈僳族民族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文化根脉在潜移默化中延续。

麻永春正在墙绘(7月18日摄)。

  从产业建设到文化传承,腾冲党员扎根边疆、服务群众、带民致富的实践,展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