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昭通市,曾因山高谷深而发展受限。如今,一场以高质量招商引资为核心引擎的产业变革,正在这里加速推进、全面起势。
近年来,昭通市精准施策,推动水富、昭阳、彝良、鲁甸等县(市、区)各展其长、错位发展,构建起协同共进的产业新生态,绘就一幅“工业强基、农业富民”的生动画卷。
当前,昭通的招商引资已完成能级跃升,正式迈入比拼产业生态与专业服务品质的更高维度。

图为:云南省昭通市一瞥(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水富市:向“江”图强,打造新能源材料新高地
作为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前沿窗口,水富市正凭借“黄金水道”的独特区位与精准产业链招商,成功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特色园区。2024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7.6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6.25亿元。
当地摒弃“单点招商”旧路,转而“按图索骥”,围绕产业链图谱精准填空,在成功引育了以云南中晟为代表的新能源负极材料企业的基础上,带动云南盈和、云南锂宸、品鑫能源、云南华晟等一批产业及配套项目,集聚石墨负极、硅氧负极、磷酸铁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等系列材料及电芯,形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芯+包装材料+充电站+运用场景”的全链条生态。
企业为何青睐水富?“‘政策稳、流程清’是企业衡量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激发水富经济内生动力的强力抓手。”水富市投促局副局长朱兴武点出关键。为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水富市从“一盘棋布局、一颗章审批、一股劲服务”等维度持续发力,激发营商环境这条“生命线”焕发新活力。
此外,水富港的水运成本优势和完善的“保姆式”服务也是重要吸引力。通过“以商招商”模式,水富让落地企业成为最佳推介者,形成了“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产业生态循环。
昭阳区:筑巢引凤,构建绿色硅铝产业集群
昭阳区紧扣绿色硅铝产业,以“服务好‘链主’,才能带来一整条产业链”为招商理念,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合盛硅业、旗滨集团等龙头企业,旗滨光伏玻璃项目从进场到点火仅13个月,投产半年实现产值2.68亿元……标志着昭阳区在绿色硅铝产业发展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立足“离矿区近、土地平整”的区位优势,昭阳经开区构建起“一个园区四个片区”的差异化布局,涵盖箐门产城融合片区、白沙水电铝一体化片区、龙海化工园区和旧圃制造业片区,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布局。
“为‘链主’和配套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要素保障和政务服务是昭阳区招商引资的核心策略。”昭阳区政府办副主任、招商局局长庞晔介绍,2024年,昭阳经开区累计为15家企业提供4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服务,以“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的营商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彝良县:沃土掘“金”,资源转化跑出加速度
高原特色农业是昭通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彝良县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构建“4+N”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天麻、竹子、花椒、肉牛等高原特色农业向产业化、品牌化迈进。
作为“中国乌天麻之乡”,彝良依托“药食同源”政策机遇,引进好医生、一心堂等优势企业,推动天麻产业从初加工向药品、保健品领域纵深发展,2025年上半年天麻综合产值达25.63亿元。同时,全县建成竹基地101.1万亩、花椒基地50万亩,与肉牛养殖共同构筑起多元互补、集约发展的农业产业新格局。
农业在稳步扩维的同时,彝良工业转型则在传承与创新中稳步推进。彝良已发现矿种30余种,探明储量14种,主要是硅矿、煤炭、铅锌三大类。铅锌矿初探储量241.3万个金属吨,预测储量1000万个金属吨以上,平均品位在18%以上。当地保有石英砂储量100亿吨,远景储量200亿吨,已吸引旗滨、杜氏、新安化工等龙头企业布局,推动硅产业从开采洗选向精深加工全链条发展。2024年,全县涉硅规上企业产值达5.84亿元,硅石和石英砂产量325万吨。依托发热量超8500大卡的优质无烟煤资源,彝良也在积极推进煤炭产业清洁化与高效利用转型,推动“彝良煤”迈向高端化、低碳化发展。
在招商引资策略上,彝良坚持“以商招商”“一把手招商”双轮驱动。借助已落地企业口碑吸引配套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链式效应。彝良县投促局局长袁刚艳对此深有感触:“这些企业更了解当地情况,他们的推荐比我们政府宣传更有效。”

图为:果农采摘苹果装运(昭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鲁甸县:贴心服务,培育特色产业沃土
在鲁甸县,创新的服务机制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该县投促局建立每月统筹摸排机制,产业园区推行“代办专员制”和“项目秘书制”,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投产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务”。“我们不追求当‘包租公’,而是要让企业健康成长,”鲁甸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赛福泉表示,目前园区入驻的28家企业均享受“有求必应、24小时响应”的精准服务。
产业布局上,鲁甸县围绕“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做文章,推动花椒、苹果、马铃薯等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型。花椒精油、洗发水等系列产品已成功研发,苹果汁加工、马铃薯全产业链项目同步推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从“原料输出”向“品牌输出”转型。
工业方面,鲁甸积极布局抽水蓄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并依托铅锌矿,与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探索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工业从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水富的江湖之志,到昭阳的集群之势,从彝良的沃土掘金,到鲁甸的绿色崛起,昭通市已成为一方投资热土。”昭通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罗国洪介绍,全市11个县区正聚焦昭通市“产、城、人”三篇文章和“六大强市”建设,依托自身差异化优势,打出一套“因地制宜、精准服务”的组合拳,成功实现从“地理枢纽”向“产业枢纽”的精彩跃迁。(赵雨晴、钱国军、蔡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