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全面提升烟农综合收益,近日,楚雄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抓烟叶采收后的土地空窗期,科学推进烟后种植规划,积极拓宽烟农增收渠道,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各烟叶种植区立足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充分考量烟后作物与烟叶生产的衔接性,优先筛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品种,为烟后种植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

子午镇法邑村油菜花盛放(1月30日摄)。张筱蕾 摄
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坝区,重点推广优质油菜种植。油菜花开时节,连片金黄与乡村风貌相映成景,吸引游客观光游览,能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子午镇近年来依托“文旅融合”思路,推动油菜种植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成功打造春季赏花经济带,实现农业提质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在光照充足的山区,则充分利用坡地资源与昼夜温差优势,积极推广烟后玉米轮作模式,通过错时栽培与立体种植,有效提升土地复种指数。“我们通过科学安排种植时间,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也增强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山区农业绿色转型探索了新路径。”新村镇烟叶站技术员徐大勇介绍。结合2025年秋季气候趋势预测,新村镇合理调整播种期,有效规避霜冻危害,并打造500亩烟后玉米轮作示范田,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推动整体生产扩面增效。
此外,针对土壤肥力较弱区域,引导农户种植绿肥作物,通过绿肥固氮养地,缓解烟后土壤板结和养分失衡问题。“我们全程跟踪监测,精准把控绿肥播种量与还田时机。农户普遍反映,烟后种植绿肥既养好了地,又节省了肥料成本,第二年烟叶长势也更加喜人。”吕合镇烟叶收购点生产技术员邓华说。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烟后种植规划面积达8.5万亩,初步形成“烟叶+多元作物”轮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一地多收、稳产增收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统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