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驶入宜良县城郊,张宜花园的古朴建筑与满园绿意相得益彰,刚入园区便被一片“多肉海洋”所吸引,一万平方米的庄园内,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的多肉植物星星点点,铺展成一片浪漫满园的景象,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田园画卷。

众多市民游客来到张宜庄园就餐、拍照打卡。高吴双 摄


张宜庄园“多肉海洋”夜景。高吴双 摄

在张宜庄园就餐的客人与“多肉海洋”夜景。高吴双 摄
“我们就是要把宜良的田园风光和特色文化结合起来,让游客来了能赏景、能体验、能回味。”张宜花园店面负责人胡春美介绍,园区精心打造的多肉植物观赏区、拍照打卡点,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拍服务,同时针对想了解多肉植物种植技术的游客,花园也有专门的店员对游客们提供专业指导,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体验种植培育多肉的乐趣。

庄园内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的多肉植物。高吴双 摄

市民、游客在多肉海洋簇拥的张宜庄园就餐。高吴双 摄
张宜花园的创始人张宜作为返乡创业者,她介绍,我们要把家乡的美景和美食融为一体,形成我们“独特的宜良味道”。为了打造这份独特,她的车辙碾遍宜良乡道,清晨与菜农敲定供货标准,午后拜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傍晚在田埂与花农算成本,深夜寻访退休歌舞大师,将分散的种植户、菜农、艺人拧成发展合力。为了实现“沉浸式用餐”,她带领家人尝遍全县70余家餐馆,淬炼出近20道本地风味。将多肉种入餐盘,把钢架改造成藤蔓缠绕的玻璃穹顶,就连餐椅弧度都五易其稿,让食客目光所及皆是“绿野仙踪”。如今的张宜花园内,上万株多肉不仅是景观,更是“灵魂员工”——吸引游客打卡、启发菜品研发。这里既有酸汤火锅的鲜香、更有歌舞演出、篝火狂欢等丰富体验。


张宜庄园酸汤火锅以及多样的宜良本土美食。受访者 供图
花园的温度也藏在反哺故乡,关爱特殊人群的担当里。60岁的父妻工三分钟就能上岗,月薪合计超8000元,重拾“被需要”的价值。花园还专门设置残疾人岗位,吸纳120余名本地居民就业,将当地教师、返乡青年、退休艺人培育成复合型文旅人才,让每个人都能如多肉般“向着阳光生长”。

在绚烂的庄园夜景中陶醉的人们。高吴双 摄

张宜庄园夜景。高吴双 摄
张宜花园的成功出圈也是宜良县以花为媒,积极引导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盘活乡村闲置资产,让“农村庭院”变“网红花园”的真实写照。目前张宜花园带动了杭州植觉园艺公司等企业“移居”宜良,通过“基地+直播”模式,当地多肉年产量超过5000万株。为帮助张宜庄园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宜良县通过组织一批“网络达人”开展集中式、互动式网络宣传,将多肉植物造景工艺与宜良烧鸭、酸汤猪脚等美食捆绑传播,实现“生态美学+舌尖经济”的双向引流。今年截至目前张宜花园接待游客量约100万人次,带动100余名本地居民稳定就业,拉动当地餐饮、景区、住宿等行业消费超过1亿元。(记者 王怡文 熊明 摄影 高吴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