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中烟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卷烟厂制丝车间会议室内,40余名青年员工与车间负责人、班组长围坐一堂,从老旧破损的小凳子到数据库,再到质量分析工具和方法论等,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热烈讨论。

员工在维护设备。(资料图)。

设备维修现场教学。(资料图)。
从小凳子老旧破损,到纸质原始记录和电子记录并行带来重复性劳动问题,再到车间的数字化探索,座谈会的每一个提问,都在为“如何做得更好”破题。大家既着眼细微之处,又从系统角度出发;既关心自身工作舒适度,更关注整体效率提升。从岗位责任到管理意识的转变,正借此机会集体发声。
此外,参会众人还突破传统晋升观念,关注多元成长路径和能力定位,在破立之间重新锚定“成长坐标系”,对岗位价值进行思辨;对新老交替的现实挑战,呼吁建立更有效的知识、技能传递机制,将隐性的“经验活水”,引入一个结构化、可供后人持续学习与取用的“知识水库”。

员工在进行技术探讨。(资料图)。

员工在进行技术探讨。(资料图)。
“目前组里有很多课题渴望生产班青年员工加入。”电工李铁楠现场发出“招募令”,主动寻求跨团队协作。培训管理员杨燕霞则表示,职业通道和新老传承是大家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下次座谈可以考虑把“老师傅”也邀请到场。
车间负责人柳志辉表示,座谈是新的开始,青年员工的参与和建言,正推动车间管理从单边指挥向双向互动转变。车间将建立常态化机制,定期收集和回应青年员工建议,让更多宝贵的“金点子”真正转化为推动车间发展的“金钥匙”。(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