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面承载着特殊荣光的五星红旗在祖国西南边陲迎风高扬。这面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普洱学院珍藏的旗帜,曾于2023年12月19日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见证过共和国的晨曦;如今,它跨越千山万水,由普洱学院大学生国旗护卫队护送至中国、越南、老挝三国交界的0号界碑,开启了以“国旗映边疆,初心铸担当”为主题的“国旗边疆行”系列活动,通过旗帜的传递,形成了一堂由高校主动策划、深入引领的移动思政课,在边疆学子与师生心中深深烙下爱国印记,奏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强音。

国旗与界碑同框:这一刻,山河为证
在祖国西南的0号界碑前,一场庄严的仪式正在进行,这面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在普洱学院师生的凝视下缓缓展开,与静静矗立、象征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界碑同框而立。这一刻,是国之尊严与高校使命的交相辉映。红旗下,全体师生聆听了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党校教师白心学讲述的界碑历史与戍边故事,在故事中感受着国界的庄严与和平的珍贵。
随后,全体人员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在界碑的群山间回荡,歌声与飘扬的国旗、肃穆的界碑共同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生动诠释了普洱学院将思政课堂从校园延伸到国境线的教育创新,让“边疆稳则国家安”的思想根基在实践感知中愈发牢固。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很荣幸参与这次活动,我将永葆初心,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国旗展示的普洱学院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学生在现场激动地说道。
这一历史性的同框,不仅是一次国旗与界碑融合展示,更是一堂生动行走的国家主权课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普洱学院作为活动组织者,凸显了普洱学院在挖掘、传播边疆文化,筑牢国家意识方面的先锋作用。国旗与界碑同框象征着国家意志从中心到边疆的传播,生动诠释了“国旗映边疆”的深刻内涵,让“边疆稳则国家安”的思想强化了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固的初心与担当。

国旗进校园:微思政课点燃爱国情
活动的第二阶段,这面意义非凡的国旗被护送至江城县曲水镇中心校,与边疆的孩子们进行了一场零距离的深情对话。
华灯初上,在曲水镇中心校操场里,普洱学院大学生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送国旗入场并庄严展旗,瞬间点燃了全场师生爱国的热情。随后,普洱学院教师以这面特殊的国旗为“教材”,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旗微思政课”,讲述国旗的含义、天安门升旗的故事以及它此次边疆之行的意义,在孩子们心中刻下家国的种子。普洱学院团委“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结合边境实景,为师生讲述了一堂生动的国家安全课,为师生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国门防线。普洱学院“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队的分享,则将国之重器与国旗精神相联系,激励学子们崇尚科学、立志报国。
在“我向国旗说句话”环节,孩子们用稚嫩而真挚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紧接着的“国旗传递仪式”,孩子们用双手轻轻触摸并传递国旗,仿佛在接力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荣耀;最后的“我与国旗合个影”活动,则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与鲜艳的国旗一同定格,成为他们成长记忆中最珍贵的画面。

润物无声:播撒爱国种子,筑牢思想根基
此次由普洱学院牵头,联合江城县教体局、江城县曲水镇中心校及江城县思源实验中学,共同举办了“国旗边疆行”活动,成功实现了思政教育向边疆基层一线的深度延伸,它通过“行走的国旗”这一极具感染力的形式,将宏大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真实场景,将遥远的国家概念拉近到边疆师生的眼前、手边、心中。
活动不仅深化了普洱学院师生自身服务边疆、扎根边疆的使命意识,更在边疆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爱国守边、民族团结的种子。它用最具象征意义的国旗,将天安门与边疆、首都与界碑、大学与中小学紧密相连,构建了一道移动的、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风景线。这场跨越山河的传递,有效提升了参与者的国家认同感、国防意识和民族团结观念,为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汇聚了澎湃的青春力量与坚实的智慧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