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山乡立足农业产业实际,探索“烤烟+N”接茬轮作模式,在烤烟采烤结束后规模化种植四季豆、豌豆、红花等经济作物,将昔日闲置的“冬闲田”转化为四季常绿的“增收田”,走出一条“主业稳收、副业增收、用地养地”三位一体的产业富民新路径。
为破解土地资源利用率不足、农民收入渠道单一的难题,永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借鉴“粮烟协同”成熟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引导农户根据地块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品种,抢抓农时窗口期,精选生长周期短、管理简便、市场前景好的四季豆、豌豆、红花等作物进行轮作。

烟后四季豆长势喜人(11月12日摄)。丁柏萍 摄
通过“一季收”变“两季收”的模式,土地产出率显著提升,亩均年收入较传统种植模式实现大幅增长,有限土地资源释放出更大经济潜能。
“烤烟接茬豆科作物,不仅能多收一季,土地也越种越肥。”烟农李世荣的切身感受,道出了轮作模式的生态智慧。长期单一连作易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结构板结、病害加重,而大山乡推行的轮作模式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烤烟根系深,可疏松深层土壤;四季豆、豌豆等豆科作物具有固氮作用,能有效培肥地力;红花等作物的根系分布与养分吸收特点,与烤烟形成互补。

烟后红花长势佳(11月20日摄)。丁柏萍 摄
这种“以种代养”的科学种植安排,既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成本,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为来年烤烟种植奠定基础,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如今行走在大山乡的田间地头,昔日“烟田冬闲”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四季常青、硕果累累的丰收图景。下一步,大山乡将继续优化轮作品种结构,强化技术指导与产销对接,让“一地双收”的富民模式惠及更多农户,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完)(丁柏萍)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