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患上胆结石、胆囊息肉的机率不断提高。生活中,大家对于胆结石的治疗方式众说纷纭,且普遍存在误区。那么,胆结石是怎么产生的?治疗胆结石应该选择“保胆”还是“切胆”?今天,《新华名医谈》邀请到云南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陈宏,请他和大家聊一聊有关胆结石的相关知识。首先,请陈主任介绍一下,胆结石的患病原因是什么?
陈宏:这个问题还要从胆汁是怎么产生的说起,胆汁的主要成分是水和胆固醇、胆红素、胆盐、胆酸,以及一些金属离子,如钙离子等。正常情况下,肝分泌出胆汁后,会沿胆管流入到胆囊内进行加工、储存。这些物质会在胆囊内处于一种平衡稳定的溶解状态。但如果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某些物质就会产生沉淀、析出,并形成沉渣。久而久之,沉渣越积越多、越来越大,最终形成结石。尤其是进食油腻、高胆固醇类物质过多时,胆汁中胆固醇就会增多,会产生沉淀,最终形成胆固醇结石。
此外,长期不吃早饭或者饮食不规律,也会导致胆汁因没法及时排空,长时间滞留在胆囊里而变粘稠,让其产生沉渣,进而加速结石的产生。
主持人:胆结石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陈宏:胆结石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多,千万不可小视。很多时候,患者被查出胆结石之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反而是询问结石有多大。如果结石比较小,很多人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认为治不治无所谓,或者是等变大了以后再来治也一样。实际上,小胆结石可能会更加危险。若小结石排出胆囊,进入胆总管后可能会引起胆总管结石,导致胆总管梗阻,胆汁无法排入肠道,胆汁淤积在胆管内产生梗阻性黄疸。这是很严重的合并症,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胆囊结石就犹如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结石在胆囊内长期摩擦、刺激胆囊黏膜,使胆囊壁水肿增厚,就会严重影响胆囊的功能,从而引起急慢性胆囊炎、胆绞痛、胆心综合征、黄疸、胆道梗阻、胆石性胰腺炎等多种并发症。而且,胆结石还可导致胆囊穿孔,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同时,胆结石也是引发胆囊癌的重要诱因。
主持人:胆囊在人体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陈宏:胆囊是位于人右上腹部的一个器官,形状很像一个鸭梨。当人的胆汁从肝脏分泌出来后,就会经过胆管运输到胆囊内储存、加工、浓缩, 把稀薄的胆汁浓缩40-60倍,所以一般在我们进食后,特别是吃了油腻食物后,胆囊就会发生收缩,并将胆囊内加工好的、能被我们肠道使用的胆汁排出胆囊,经胆管进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而且胆汁中还含有许多奇妙的物质,比如能够消化脂肪的物品。人一旦没有这种物质后,胆汁就会无法消化脂肪,无法吸收脂溶性维生素,进而引起人体肥胖。
同时,胆汁还有保护小肠黏膜的作用,使小肠黏膜免受胃酸的腐蚀。如果没有胆汁,就容易发生十二指肠的溃疡和出血,所以胆囊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保护作用。此外,胆囊还有保护肠道免疫的功能。人体的胆汁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肠道系统的免疫抗病功能。这种免疫球蛋白也是由胆囊产生的。
[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