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护林区十几年,老孙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看看树木的长势、听听林间的鸟叫,这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新华网昆明3月21日电(罗春明 潘越)林海茫茫,山高谷深。陡峭的半山腰上,孤零零地悬着两座房子,周围就是茫茫林海。
这里是瑶人沟秃杉箐森林管护站,云南省师宗县南盘江林业局20多个森林管护站中最偏远的一个,护林员孙应祥在这里已经独自坚守了14年。
云南省师宗县南盘江林业局瑶人沟秃杉箐森林管护站,护林员孙应祥一个人在这里坚守了14年。
“干就要干好、干到底,不干就别来”
瑶人沟秃杉箐林区位于曲靖市师宗县与文山州丘北县交界地带,拥有曲靖市现存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管护站原有三名护林员,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其中两名相继离开了。
孙应祥没走。于是,从2004年开始,3万多亩林区的管护重任硬是被他一个人咬牙扛了下来,这一扛就是十四年。
初春季节正是森林火险期,老孙的防火任务更重了。一把短锄、一只水壶、一个干粮袋,这就是他巡山的装备。爬坡过坎、钻林过箐,密林中的树枝、荆棘常常撕扯着让人难以动弹,老孙边挥舞着短锄开路,边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着林区的各种动植物。二十多公里的山路走下来,记者已经累得两腿打颤,老孙却淡定地说,十几年来这就是他的日常,“今天的路已经算是好走的了!”
老孙说,每次巡山都要走二三十公里山路,这片林区的角角落落自己都走遍了,熟悉得“闭着眼睛都能走出去”,有火情出现,甚至还要连续蹲守在山上。有一次,丘北地界的林区发生了山火,起火点紧挨着老孙管护的林区,为了防止山火蔓延,他就在山上守了三天三夜,后来林场给老孙送来了水、糕点,“终于得饱饱吃了一顿!”
由于老孙的精心管护,他负责的林区十几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也没有出现过偷砍盗伐、乱占林地的现象,这在南盘江林业局所管护的林区中是很少见的,他也因此年年被评为先进。
对此,老孙只是淡淡地说,干就要干好、干到底,不干就别来。
孙应祥在巡山途中休息。
“国家就像一个小家,干什么活的人都要有”
夜幕降临,深山里漫天的黑夜似乎能把一切淹没。老孙发动汽油发电机,管护站的小屋里顿时亮堂起来,透出门外的一束灯光,也成了大山深处唯一的亮光。
“以前晚上都是点蜡烛,都记不清点完了多少根蜡烛。”老孙说,管护站一直都不通电,后来单位给配了个小发电机,现在不用点蜡烛了,还可以看电视,这也成了他了解山外世界的主要渠道。
由于地处偏远,刚开始的时候,粮食和蔬菜只能走着路到20多公里外的乡街子去买。后来,老孙自力更生,在房前屋后种起了各种蔬菜,还养起了牛、羊、鸡和蜜蜂,“我们护林员收入低,养点家禽牲口,种点蔬菜,不但改善生活,还能补贴家里的开支。”老孙笑呵呵地说。
除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孤独成了深山护林员最大的敌人。瑶人沟秃杉箐管护站地处林区深处,远离村寨,离县城有140多公里,大部分是颠簸难行的林区山路,单程驱车都要将近4个小时。在这里,找个人说句话都成了奢望。
“孤独的时候就去山上转转,看看那些树长得好啊,心里也就没什么难过的了。”老孙说,管护林区十几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看看树木的长势、听听林间的鸟叫,这也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记者问老孙,条件这么艰苦为什么还一个人坚持了十几年?老孙想了想,说:“国家就像一个小家,干什么活的人都要有。叫你去砍柴你不去,那就没柴烧了;叫你去挖田你不去,那田放荒了就没饭吃了。”
每天巡山回到管护站,孙应祥都要认真填写巡山记录,详细记录下当天巡山的情况。
“记不清家在哪里,问别人才找到”
老孙在深山护林,妻子周粉香则在县城的家里照顾两个孩子,每年只能见一两次,春节也是一家人在管护站过。记者采访老孙的时候正值森林火险期,防火工作更加紧张,出门巡山常常是“两头黑”,周粉香就来管护站给老孙做做饭,让他巡山回来能“有嘴热饭吃”。
由于管护站只有一个人,林区也不能随便离开,所以老孙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有一次我回去,怎么都找不到家在哪里,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说起这件事来,老孙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我说他是个野人,谁都不愿意来的地方他偏就在这守了十几年。”周粉香说,有时候家里出了什么事,老孙一点忙也帮不上,自己也觉得生气和委屈,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对老孙的担心和挂念。
多年前的一天,老孙去巡山,在爬一个高坎的时候,一块大石头滚落下来重重砸在他脚上,整个脚掌都被砸断翻转过来,“疼得胡子都冒汗”。大山深处,人迹罕至,他强忍着剧痛挣扎了十多个小时才爬出深沟,被当地村民发现后送到县医院住院治疗。伤情刚好转一些,他又一瘸一拐地巡山去了。
“那一次我就劝他别干了,一个人太危险。”周粉香劝老孙,回去县城随便找个工作都要比在这儿强。但老孙没答应,他还是那句话,“既然分到这里,就好好干、干到底。”
记者结束采访准备返回的时候,老孙也身背水壶,手握短锄,准备出门巡山了。汽车渐行渐远,老孙的身影逐渐淹没在林区深处。(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