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云南故事特别策划·我的滇池①】渔政执法“兄弟连”

2019年04月03日 08:35:14 | 来源:新华网

  工人打捞滇池上的违禁渔具。(新华网 罗春明 摄)

  新华网昆明4月3日电(念新洪 罗春明 赵普凡 赵勇)11个人、7艘执法艇、6间板房、1个篮球架……昆明滇池岸边、西山脚下的周培源旧居旁,驻扎着一支渔政执法“兄弟连”,24小时不间断护卫滇池鱼儿。

  “兄弟连”所在的龙门湿地渔政码头,隶属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负责滇池北片区的巡查工作。他们驰骋在茫茫水域上,取缔违禁渔具、打击偷捕盗捕,为滇池生态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屏障。

  龙门湿地渔政码头。(新华网 赵普凡 摄)

  乘风破浪,护卫滇池鱼儿

  “今天的任务是清理违禁渔具,目的地晋宁沙堤村到三合村水域。”早上8点,6名执法人员集结码头、整装待发,龙门湿地渔政码头负责人张釉畯一声令下,3艘执法艇划破滇池水面、全速进发。

  快艇执法,听起来很酷,实则很苦。早春时节,水面上本就寒气袭人,执法艇速度又快,风飕飕刮过,直吹得人打哆嗦!滇池也并不像岸上看起来那么风平浪静,一个浪接着一个浪,执法艇每隔两三秒就会像碾过大石头般颠簸起来,遇到大一些的浪,直接飞溅到艇上,落人一脸一身。“今天风浪还不算大!”张釉畯腾出手来擦了一把脸上的水,淡定地继续驾驶执法艇前进。

  取缔违禁渔具是“兄弟连”的一项常规工作,每个星期,渔政执法都要联合经验丰富的工人,在偷捕盗捕较多的滇池水域开展两到三次的清理工作,每次长达8小时。

  乘风破浪40分钟后,三艘快艇到达目标水域,执法人员默契地分散开来,指导和监督作业船的工人们清理违禁渔具。“你看看这个地笼,有20多米长,网又密,连小鱼小虾都跑不掉!”尽管见惯了违禁渔具,但看到那么长的地笼,张釉畯还是免不了生气,看到网里有鱼虾,他严肃的脸上多了几分关切,叮嘱工人,“快把它们放掉!放掉!放回水里!”

  每次取缔违禁渔具,都会清理到为数不少的“地笼”“迷魂阵”“大渔网”等。夜晚巡查更少不了跟偷捕、盗捕者“正面交锋”,除了各类渔网,还会缴获到橡皮筏子、机动筏子等大型捕鱼工具。

  看着缴获的违禁渔具,张釉畯心情有些复杂,“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工作取得了成果,忧的是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在偷捕、盗捕滇池的渔业资源!”

  渔政执法人员巡视滇池水面。(新华网 罗春明 摄)

  “兄弟”齐上阵,打击偷捕盗捕

  采访当天,“兄弟连”带领工人在观音山水域清理违禁渔具时,隐隐看到树丛中有一片黑帆布拉起的围挡,“会不会是在隐藏违禁渔具?”张釉畯和同一艘执法艇上的李城交换了一个眼神,灵活的李城迅速窜到船头,待张釉畯驾驶执法艇靠近后,伸头一看,“果然!里面藏了4个大橡皮筏子!”

  确认有违禁渔具,李城拿起小刀,三两下划破了黑帆布围挡。张釉畯一面稳住执法艇,一面用对讲机呼叫同伴,“大林、周维波、小胖,观音山水域,快过来帮忙!”

  话音刚落,李城率先跳到树丛间,“小心滑!小心滑!”张釉畯一面提醒,一面也跳上了岸。不一会儿,同伴们到齐,“把锁砸开!”“拖走!”简单的几句沟通,几人有分工、有合作,三两下就把4个大橡皮筏子拖出了树林。随后两人跨上筏子,一人开来执法艇,另外的人帮忙拴,默契配合下,橡皮筏子被稳稳地拴在了一艘执法艇的后面,准备拖回码头。

  清理完毕,几个人舒了口气,坐在执法艇上稍事休息,一面开起了小胖杨建林的玩笑,“你就别坐那艘艇啦,后面拴了4个大橡皮筏子,你下来还能减轻点重量,开得快些……”

  张釉畯告诉记者,龙门湿地渔政码头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要有人值守,尽管11个人轮班,但往往一驻守就是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这里相当于我们的第二个家!”正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加之渔政执法又是需要高度配合的工作,队员之间逐步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和十足的默契,“跟兄弟一样,互相配合、互相照顾。”

  张釉畯驾驶快艇与同伴一起巡视滇池。(新华网 赵勇 摄)

  坚守阵地,只为滇池水更清、景更美

  西山脚下、滇池岸边的周培源旧居旁,有一道大铁门,门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看上去几乎“与世隔绝”。大门内,就是“兄弟连”所在的龙门湿地渔政码头,7艘执法艇、6间板房、1个篮球架,还有茫茫滇池,就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从事渔政执法工作15年的张釉畯回忆,最长的一次,他在码头整整呆了一个月。“说实话条件挺艰苦的,住的都是板房,夏天热、冬天冷;除了篮球架和电视机,也没有其他娱乐设施,呆久了难免会觉得枯燥。”而如果轮到值班,节假日也不能和家人团聚,“去年春节就是在码头,我和三个队员一起过的。”

  除了枯燥,渔政执法人员还要应对天气、季节以及偷捕盗捕分子带来的潜在危险。说起工作的不易,张釉畯很是淡然,“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渔业资源又是滇池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工作总要有人来做。”

  让张釉畯欣慰和自豪的,是滇池一年一年地在变好,“我们码头处在下风向,刚来的那几年,夏天蓝藻和漂浮物特别多,一块一块的,相当难闻!现在蓝藻和漂浮物少多了,水也清了很多!”水质的变好,也为鱼儿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空间,“我知道有一种池沼公鱼,以前非常少,从去年开始,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水质变好了,景致也更美了,最近一年多来,张釉畯喜欢上了摄影,常常在工作之余拍摄记录滇池的美景,“日出的时候,霞光万丈的场景;天晴的时候,水天一色的场景,都是非常美的!发到朋友圈,很多人点赞呢!”(完)

  往期回顾:

  【微纪录·云南故事】花从斗南来

  【微纪录·云南故事】进城的孩子 

  【微纪录·云南故事】冲上云霄!为云南“代言”的女飞行员

  【微纪录•云南故事】把论文写在竹林里的“农民”教授

  【微纪录·云南故事】嗨,警犬!

  【微纪录•云南故事】歌唱的村庄

  【微纪录·云南故事】文物医生:穿越古今为珍宝“疗伤”

【纠错】 [责任编辑: 石光良]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00831379276831